2021年冠心病年度回顾|从武汉到西安,生命至上!关于疫情下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思考
图片

近期,新冠疫情的散点爆发,让很多刚刚回归平静生活的人们,重新陷入了恐慌。

毒力强、传染性高的变异毒株导致本轮疫情出现更多无症状感染者及隐形感染者,给疫情防控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尤其西安成为此轮疫情的“震中地带”,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等待”“拒诊”“耽误”等词语,让等不起的疾病,出现了悲剧的结局,也引发了常态化抗疫背后的深刻思考。

新冠肺炎形势下,医院、科室应该如何应对?

新冠肺炎形势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救治和复诊?

2022年1月9日,2021年冠心病年度回顾午间频道聚焦这一热点话题,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袁祖贻教授的主持下,特别邀请高雄荣民总医院黄伟春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程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和松教授共同探讨新冠疫情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对医院如何规范化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诊疗、避免救治延误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参考。

图片

01

从武汉到西安,抗疫应以人为本

“西安疫情是武汉封城后最严重的一回,全国人民应该给西安大力支持,希望西安沉淀新的防疫经验。”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先生在提到西安疫情时这样说道。
这种说法,让武汉和西安,这两个城市的距离迅速拉进。
从武汉到西安,同样是千万级人口城市,同样在寒冬封城。
曾和松教授、程翔教授和袁祖贻教授,来自两次疫情“震中”地区的三位专家,分别带来了武汉和西安在疫情状态下的,心血管疾病救治的流程方案。
抗疫应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图片

“既要防治疫情扩散,同时也要救治病人。”

曾和松教授提到,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说是双重打击,由韩雅玲院士牵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为防止疫情扩散、提高疫情下的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有过武汉抗疫经验的曾和松教授还说道,对于现阶段的西安,武汉有些经验值得借鉴:分清轻重缓急,做好风险评估,危重症患者尽早收治,避免延误;如果疫情防控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建立缓冲病房,设置过渡流程,避免无绿码与绿码患者交叉;有急诊PCI指征的患者可以经由专门的转运通道转运至负压导管室血运重建,待排除新冠感染可能后转入重症或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即使面临疫情加重、封城等严峻考验,医护人员也依然要秉承“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初心,根据疫情变化和国家指导原则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患者诊疗服务,在防止医务和医患交叉感染的同时,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变化,是为了更好应对疫情,救助更多患者
图片
程翔教授陈述了武汉封城期间,医院心血管病救治的状态。
疫情爆发之初,武汉面临医护人员及医疗资源严重短缺、急症处理困难、慢病管理等问题,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才帮助武汉度过了难关。

程翔教授提到,“武汉封城期间,心血管医生治疗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才能在全国的帮助下应对这样一场疫情。”

首先,疫情让心血管医生了解更多感染科知识,心内科门诊也和以往不一样。“新冠有些症状和心血管相似,比如呼吸困难,有些病人会误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到心内科就诊,对心内科门诊要保持适当防护。” 急诊内科入院流程,为了既要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还要保证不能出现院内感染,进行了从医院缓冲病房到心内科缓冲病房,再到心内科普通病房的流程改进;心内科病房也设置“三区两通道”单项非循环通道、缓冲区域、专用穿脱隔离用品的房间等来进行病房管理。
现阶段全国多点疫情爆发也需要所有人的齐心协力,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及时开展心血管危重症患者救治、新冠疑诊患者如何处置以及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长期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改变了心血管急症的管理模式,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应遵循“疫情第一、风险评估、首选保守、确保防护”的急救原则。
对于危重症患者也可以参考《共识》及四大处理原则,组建溶栓小分队,尽早开通血管;对于需要急诊或补救PCI的患者,尽量在负压导管室进行血运重建,并且严格做好导管室消杀工作;疑诊患者首先收治缓冲病房,得到急诊的及时救治,待核酸及抗体结果明确排除新冠疫情可能后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进一步诊治;对于慢性患者,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微信随访等方式减少患者来院频率,需要门诊就诊的患者也要严格遵循“一医一患一诊室”,严格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就诊流程,避免不必要的延误
图片

处于此次疫情“震中”的袁祖贻教授说道,“此次西安疫情,急性心梗在等待当中死亡、孕妇流产等,是救治流程出现了问题。”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临床医务人员,都要以人为本。
西安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市第七轮核酸筛查,严格避免核酸筛查的漏网之鱼。现阶段,西安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延误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是等待阴性核酸结果。
“现在的救治模式和当时的武汉有些不同”,针对现有形势,袁祖贻教授分享了其所在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流程:
首先严格界定心血管危重症收治病种,例如STEMI、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患者可以考虑入院治疗;心内科急危重症患者需先就诊于急诊科,并将患者分类。
二类患者:三码正常、48h核酸阴性的非封控区的患者可根据风险评估接受下一步治疗。对于病情平稳者,如无急诊手术指征,经急诊科采集核酸,待核酸阴性结果出来后转至心内科病房或CCU病房;对于病情紧急患者,如急性STEMI患者,有溶栓指征者,在急诊科就地溶栓,同时完善本院快速核酸检测,60-90分钟后评估溶栓效果,如果溶栓成功,本院核酸结果出来后收治心内科,24小时内完成介入手术;如溶栓失败或溶栓禁忌症需急诊手术者,可加做急诊胸部CT进行筛查,先收治CCU缓冲病房,完善术前准备,按标准防护专人护理、诊治,同时上报医务部备案。
一类患者:有绿码、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但来自中高风险管控区的患者。对于病传(生命体征)平稳者需传染科评估新冠感染风险,必要时收住隔离病房,心内科会诊协助诊治;对于病情紧急患者,可在急诊科就地救治,同时完善本院快速核酸检测,如果救治成功,传染科评估新冠感染风险,如有风险,收治隔离病房,后期心内科会诊协助治疗;如评估为低风险能够收治心内科,需等待本院核酸结果及胸部CT进一步筛查;对于需要急诊手术者,经心内科评估无其他替代治疗办法、必须急诊手术的患者,报备医务部,按一类患者急诊手术流程处理。
对于封控及管控地区的危重症患者,可以在评估传染及感染风险后转运至定点单位救治,避免不必要的救治延误。
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救治应结合病情和疫情防控需要综合考虑,在保证患者救治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灵活处理每一例患者,如有特殊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02

来自中国台湾的经验:做好防控,救治耽误是可以避免的

图片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中,黄伟春教授介绍了台湾荣民总医院在急诊重症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救治和管理经验。
黄伟春教授指出,没有PCI指征的患者可以设置专门的病房进行收治,做好病房的消毒,安装专门的空调排气系统,划分好医院的红黄绿区,避免区域之间的交叉感染。充分利用视频等电子化手段减少接触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保护患者也保护医务人员。
对于需要急诊血运重建的患者尽量在PCI前排除COVID-19感染的可能,若无法实现则可以设置专车以及专用通道,所有参与PCI的医护人员则要进行14天监控,实现急诊-导管室-病房的闭环管理。从疫情爆发至今,STEMI患者从入院到介入,没有耽误,台湾地区STEMI入院患者人数较疫情之前也并无显著降低,因此在严格遵循防控流程下患者依然是可以得到及时救治的。

03

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工作也很重要

图片

“做好引导工作,使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傅国胜教授表示,新冠疫情给我们的饮食、出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工作。
数据显示,国民体重、离婚率、心理健康问题均有所升高,运动量也有明显下降。所以,作为一名心血管医师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健康的宣教也不能忽视,长期倡导健康生活模式也是心血管医生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延缓心血管疾病进展也是极为重要的。

04

吸取经验教训,迎接冬奥考验

图片
不同疫情的严重状态下,每个地方的应对方式不同。从武汉初期不了解病毒,到慢慢建立对疾病的认识。随着病毒不断的变异,医务工作者应该怎么应对?这是常态化抗疫,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沈珠军教授认为,即便疫情加重,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救治也不能停下脚步。“以人为本”是每一位医生临床工作的核心。根据疫情实时变化的形势出台相应政策,在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的基础上尽量为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时提供需要的诊疗,让他们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疫情的艰难考验是我们的宗旨。
但对于现在的首都北京来说,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和考验是,在冬奥会全封闭单循环的模式下,医院在应对运动员和官员在有疫情的情况下怎么处理、怎么演练?希望能够顺利安全完成冬奥会的任务,也希望能够学习各地经验,把这项工作做好。

从武汉到西安,疫情当前,诸多问题的出现足以引起各方反思,但毋庸置疑的是,“救人第一、生命至上”才是疫情防控的至高准则!

全国多地疫情散点爆发、冬奥会举办……2022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如何顺利度过难关需要国民、医院、政府适时沟通、通力协作,也需要听到各行各业的声音。希望此次讨论会,能为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同道提供一点点获益,为打赢抗疫这场攻坚战,为建立更好的心血管疾病救治、诊疗通道,带来一点点参考,让等不起的疾病不再有等待。

阅读数: 652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