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副院长、赵琦峰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手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在瓣膜手术时会更倾向于生物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体内存在钙化、退变的情况最终导致毁损,最后表现为生物瓣僵硬、瓣膜狭窄或(和)反流。

以往对于生物瓣膜毁损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再次开胸置换瓣膜,但这种患者的心脏组织粘连较为严重,且年龄偏大,身体素质普遍较弱,甚至合并多系统疾病,因此再次开胸换瓣的手术风险极大,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远高于初次开胸手术,所以这类患者往往只能保守治疗,无法再次手术。近几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在外科治疗瓣膜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大。

2021年12月3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副院长,心外科赵琦峰教授在影像、麻醉等多学科的保驾护航下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龄、生物瓣衰败患者的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术后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恢复良好。

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胸闷,步行100米后出现气促伴双下肢乏力,无胸痛、发热、头晕头痛、发热畏寒、恶心呕吐及咳嗽等不适。患者于7年前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Edwards Perimount 27#)。术前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生物瓣重度狭窄(有效瓣口面积0.58cm²,MPG=12mmHg);左房增大(57mm)左室增大(舒张末前后径73mm),左室壁静息状态下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EF=29%,Simpson法);轻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心功能IV级。

治疗方案

该患者70岁,术前二尖瓣手术风险评估为中高危,STS评分>6分,经过医院新技术立项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后行经导管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瓣中瓣治疗(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in-valve implantation, TMVIV)。

术前CT评估

1.患者二尖瓣生物瓣换瓣术后,生物瓣金属环内径23.5m,外径29.5mm;
2.患者AV-MV double S curve:RAO 60°/ CAU 46°,此角度为二尖瓣主动脉瓣最佳观察位;
3.患者左心室和二尖瓣轴线角度:145°;
4.患者主动脉和二尖瓣轴补角:104°;
5.患者术中最佳投射角度:RAO 48°/ CAU 12°;
6.患者左室大小:76.6mm/65.8mm/71.1mm。

生物瓣瓣环内径23.5mm

生物瓣瓣环外径29.5mm

生物瓣环周围无明显钙化

生物瓣瓣架高度16.1mm

左房及左室内径

左房及左室内径

投照角度RAO 48°CAU 12°

主动脉与生物瓣轴夹角76°

左室与生物瓣轴夹角145°

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位全身麻醉气管插管;透视下定位心尖部位,开胸后左心室心尖区缝制荷包;穿刺植入导丝通过二尖瓣生物瓣进入左心房;交换预先塑形的超硬支撑导丝,在心尖和左心房跨二尖瓣生物瓣形成支撑轨道;选用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J-Valve系统,事先在冰水中反向安装支架瓣膜;沿着超硬导丝置入瓣膜,定位键分别卡进3个生物瓣瓣角,10%~20% 支架瓣膜进入左心房,然后小心稳住瓣膜位置,快速起搏下逐渐释放展开支架瓣膜;术中通过造影和三维食道超声监测介入瓣的位置和深度、瓣周漏、跨瓣压差情况;球囊后扩张后撤除输送鞘和支撑导丝,打结止血并放置引流管。
术中吴连拼教授(左图:左1;右图:右1)

术中影像监护与评估(DSA&TEE)

原生物瓣少量反流

过瓣流增快,呈“五彩状”

PW示生物瓣狭窄(MPG=10mmHg)
3D TEE示生物瓣瓣叶增厚,舒张期似乎只有一个瓣叶在运动
TEE和DSA下显示Cordis导丝通过原二尖瓣生物瓣进入左心房

猪尾导管过瓣环平面进左心房

交换加硬导丝

扩张鞘预扩心尖穿刺点

输送器进入左室至生物瓣下方

介入瓣膜展开,位置良好

CDFI提示过瓣血流通畅

CDFI示少量瓣周漏

3D TEE示左房面介入瓣瓣架高度合理
DSA和3D TEE监护下球囊后扩
后扩后瓣架形态及瓣叶活动良好
舒张期血流通畅,MPG明显下降

收缩期未见瓣周漏

左房内未见对比剂显影

结果

DSA和TEE显示J-Valve瓣架位置良好,瓣叶开放活动度正常,左房内压力为16mmHg,较术前(44mmHg)明显下降;TEE示舒张期前向流通畅,峰值流速及平均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未见瓣周漏;次日复查TTE:MPG=4mmHg(术前10mmHg),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胸片较术前改善。术后一周再次复查心脏超声:左房:49mm,左室舒张末前后径:69mm,左室射血分数:37%(Simpson法),二尖瓣前向血流MPG=4mmHg;心功能II级,患者精神状态较术前明显好转。
术后第三天吴连拼教授查房,患者精神状态较术前显著改善

讨论

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7年前行过二尖瓣瓣位生物瓣瓣置换,生物瓣的型号为Edwards 27#,但具体是猪瓣还是牛瓣并不清楚(前者真实内径为23mm,后者真实内径25mm)。术前CT测量的内径为23.5mm(perimeter derived),文献推荐介入瓣膜大小应比原生物瓣膜内径大10%,但J-Valve存在定位件,三个定位件可以牢固的卡在生物瓣瓣脚之间,因此不必担心收缩期介入瓣膜向左房发生移位的风险。最终我们选择25mm的J-Valve瓣膜(仅Oversize 6.4%)。
另外,理想的释放位置可以保证介入瓣膜的安全和最佳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本例患者的生物瓣缝合环/瓣脚在透视下显影较为清楚,在最佳投照角度下,利用J-Valve展开的三个定位件插入到三个瓣脚之间,同时在透视和TEE的监护下将介入瓣瓣架放置于过缝合环上半个菱形格左右的高度即为理想位置。术后3D TEE也证明其突出于左房面的高度大致为瓣架总高度的10%-20%左右,血流动力学良好,后扩后无明显瓣周漏。
在TMVIV手术中,左室流出道梗阻(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obstruction, LVOTO)也是常见的手术风险之一,研究表明:心包瓣膜(瓣叶长)发生LVOTO的风险高于猪瓣(瓣叶短)。本例术中应用的J-Valve瓣膜左室面的瓣架高度并不唯一,在三个定位件连接处头端有三个凹槽,其中之一正朝向左室流出道;同时类似于在TAVR中的保护冠脉作用,定位件可以将衰败的生物瓣瓣叶夹持在其与J-Valve瓣架之间,进一步的降低了LVOTO的风险。

小结

这是一例高龄、高危的生物瓣衰败患者,吴连拼教授团队通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后认为该患者行再次开胸换瓣的手术风险极高,经过对多学科周密的统筹安排后,决定对该患者行经心尖J-Valve介入瓣膜VIV治疗。术中术者之间配合默契,瓣膜精准释放,无瓣周漏,术后即刻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一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29%上升到37%,心功能分级由术前IV级上升到II,精神状态改善显著,这表明吴教授团队术前对该患者的诊疗策略是极为正确的,同时也说明J-Valve的VIV技术为这类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专家简介

吴连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内科 博士 主任医师、历任温医大二院医务处处长、纪委书记,现任副院长、温医大二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温州名医、温州“特支计划”入选者、中国心胸麻醉委员会基础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专科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介入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心肌疾病与遗传性心肌病变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温州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宫崎大学、美国vanderbilt大学访问学者。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奖两项主持国自然、省级课题多项,参编考译专著二部。擅长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作为PI参加十五项药物临床研究(涵盖1,2,3,4期药物临床研究)。

赵琦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任医师,外科学系副主任、心胸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卫生厅重点支撑学科-小儿外科学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心脏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胸外微创学组全国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心胸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小儿外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小儿心胸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温州市心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胸外科工作27年,主要专业方向为各类心脏疾病及儿童胸科疾病的诊治。常规开展搭桥、瓣膜、大血管手术;常见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达99%。曾成功救治出生仅24周700多克的早产儿心脏病患儿(为全国年龄、体重最小之一);运用ECMO技术挽救4月龄重症法洛氏四联症术后患儿生命。在浙南地区率先开展食道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零射线零创口)及微创漏斗胸、鸡胸矫治术。以通信作者、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温州市科技局课题多项。参与的课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官学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中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心血管预防和治疗青委常委,医促会胸痛分会委员,中国CTO老伙计成员。2009年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西部医院接受心血管临床专业训练。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擅长冠脉复杂病变和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61db9d93-fb38-46fe-b6d4-4a25ac10c662.png

张新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温州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温州心身医学分会双心学组成员,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专科导师。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主持厅局级课题两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次在国家级心血管会议做病例报告。


阅读数: 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