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者仁心共研学术真理 第十一届“心视野”国家继续教育学术活动成功举办
图片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021年11月9日至 11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主办的第十一届“心视野”国家继续教育学术活动圆满召开。众多沪内外心内科著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医者仁心共研学术真理,为我国心血管病诊疗水平的提高献上一场学术的饕餮盛宴。

本次活动历时4天半,重点聚焦起搏,电生理,冠脉复杂病变,结构心脏病,新技术、新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等话题,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专题演讲、直播讨论、手术即时转播的形式,共同探讨疾病防治新策略,为奋斗在临床一线的专家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医学交流的平台,为共同推动心血管学科可持续创发展而不懈努力。

历经十一载春秋 “心视野”学术交流结硕果

▼▼▼

风华十一载,再谱新篇章。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发起的“心视野”国家继续教育课程学习班已走过十一个春夏秋冬,如今学术之林莽莽榛榛,学术成就硕果累累。这一切源自于所有支持关心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事业的专家学者的不懈奋斗。

11月13日,此次大会的线下活动正式开幕。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发来大会致辞视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艳教授,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徐亚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王长谦教授等分别致辞,各位专家都对大会寄予厚望。
图片

本次会议受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的特别关注。葛均波院士表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举办的“心视野”国家继续教育班创办伊始,一直秉持着“团结奋进、久久为功”的精神,重视学习与创新,倡导交流与合作,聚焦心血管领域临床热点问题,以研究引领临床,用实践推动临床,倡导心脏介入诊疗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技术,打造了一个有创新、富活力、可持续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

图片

“自古逢秋悲寂寥”,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王艳副院长盛赞上海九院的秋日因沪上及全国专家学者的到来而更胜春朝。她表示,本次大会将继续秉承开阔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想、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宗旨,打破时空界限,与全国同仁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更具创新性,更加有活力,多方联动的心血管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学术观点、专业技能、热点话题与实操技术等多元的展现。通过这个平台全方位的学术分享,一定能够推动我们国家心血管疾病诊疗事业的不断发展。

图片

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代表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对新视野学术活动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在王长谦教授和张俊峰教授的带领下,推动了学科各亚专业发展的同时,在冠脉介入、腔内影像以及心脏电生理起搏等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近些年来更是在结构性心脏病等方面有所突破。“心视野”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作为心血管领域中分享展示最新前沿进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她希望未来活动能够继往开来,接续精彩。
图片
“科学要求真,我们要务实”,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徐亚伟教授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心脑血管疾病急剧爆发与防控形势严峻的时期。以上海市为例,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已经占到40%以上的死亡率,是我们国家沉重的负担之一。因此,在所有的技术中,预防和康复是最为重要的。而在每一届“心视野”会议上,都可以看到通过开展一系列多学科合作,特别是围绕预防预警、急救、治疗和康复以及二级预防等方面,都收获颇丰。今后,大会可以从预防和康复的角度做的更加精彩。
图片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学科带头人王长谦副院长对能莅临会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从2010年上海九院筹备“心视野”学术活动开始坚持至今,在保持办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大会的学术内容和学术形式,学术交流水平更是有所提高。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尤其今年在全国多地散发、局部爆发的疫情环境下,各方同仁能够克服困难相聚一堂,更是显得本次大会意义非凡,他寄语在场同仁能够立足于国家心内科的大平台实现共同进步。

图片

图片

伴随人口不断老龄化,慢性病数量逐步攀升,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当前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精准介入,优化介入已成为所有同道的共同思考和努力方向。由此,全国心脏介入影像培训中心和全国腔内影像学OCT示范中心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落地,钱菊英教授、徐亚伟教授、王艳副院长和王长谦副院长共同登台为两个专业中心的成立揭牌。同时,期望以此为基地,传播先进的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理念,在携同广大医生提升介入治疗能力的同时也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与科研支持。

继往开来,寻求创新,各学术专场百花齐放

▼▼▼

本次大会设立了起搏专场,电生理专场,冠脉复杂病变专场,结构性心脏病专场,新技术、新进展专场,临床研究专场等。以专家主题报告、手术直播和话题讨论的形式展开,对上述各领域集思广益,旨在将学术果实运用到临床实践以造福更多患者。

传承发展持续精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起搏专场延续以往发展,在已有基础上持续细化研究,多位专家结合自身临床经历,在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术中治疗手段实施以及术后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分享讨论。电生理专场中主要围绕房颤展开一系列思考,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研究进展如何?房颤一站式治疗方案取得了哪些突破?等等相关问题都在专场中有所解读。

图片
图片

图片

IVUS技术被喻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天眼”,在复杂冠脉病变专场中专家们就如何更加精准地认识并应用该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还结合生理学相关专业实现了多角度、跨学科的融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而左心耳封堵术(LAAC)可以将左心耳口部完全闭合,从而消除左心耳形成血栓以及血栓脱落的风险,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LAAC在全球及中国的临床常规应用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有关LAAC的产品研发及循证医学正在不断探索和丰富,专家共识和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在结构性心脏病专场中,各位专家学者结合当下临床实验数据,对LACC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纵观其历史进程,根据发展现状就LACC中的治疗策略、器械使用交换意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思考分享,现场学术火花激烈碰撞,精彩连连。相信在各方专家的持续探索下,LAAC术将来定会在不断高速发展,渐入佳境。

勇于创新,在发展中寻求突破

▼▼▼

微信截图_20211123110121.png

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有尊严地活着,相信是每一位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心血管疾病发展呈现复杂化态势,对治疗技术的创新需求日益增强,以技术创新为突破点,贯穿了本次大会新技术、新进展专场始终,各方专家就此深入交流积极探讨,学术果实大获丰收。讨论话题从Mitraclip介入治疗,OCT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完全血运重建,房颤冷冻消融,无创影像学在结构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器质性室速治疗进展,到肾动脉射频消融技术的研究现状,载脂蛋白ApoB在ASCVD中的研究进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内容涵盖全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中王长谦教授就TAVI技术的研究进展作出分享,梳理了TAVI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进程,介绍了从2019年九院心脏中心心脏瓣膜团队成立,2020年完成第1例经股动脉TAVI,至今共完成12例TAVI.除1例因适应症选择不当中转开胸,余11 例手术全部成功并就一例案例进行分享。

医疗技术发展等各领域,临床科学研究是医生的职责

▼▼▼


微信截图_20211123110109.png

进行临床科学研究是医生的职责之一,医生对患者的诊治过程本身就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每一位医生不仅是“临床医生”也是“临床研究者”,两个身份非但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在临床研究专场中,围绕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病因和预防等内容,提升医生的临床科学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思考,在工作中熟悉每一个临床研究设计类型、遵循研究步骤,明确研究重点都能极大提升医生的整体素质。

图片

本期活动历时4天半,可谓干货满满,既有思想理论的火花碰撞,也有临床实践的经验切磋,业内大咖汇聚一堂头脑风暴,不仅以高水平共同探讨行业前沿新技术,更在实质意义上,共同探索出了一条疾病防治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患者服务的医者担当。作为"心视野"系列活动的主办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自内不断精进,向外坚持拓展,多年来致力于心血管内科专业发展,紧随学科发展动态,力求为心内科同道打造一个实用前沿的学科信息世界,相信在对这一份对初心的坚守之下,“心视野”将持续充满活力,为心内科专业的腾飞助力。

阅读数: 1295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