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家开展此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首例D-shant心房分流器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

2021年11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医院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黄恺教授团队成功为一位射血分数降低心衰患者行经导管心房分流器植入术。该项手术由心血管中心结构性心脏病病区肖书娜主任、袁媛教授智莹博士完成。至此,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已成为全国第三家开展此项心力衰竭新技术的中心。

图片


患者基本情况:

75岁男性,主诉:反复胸闷、气短、心悸十余年,加重1周伴纳差。超声提示:全心扩大,左室72mm,左房67mm,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室间隔及左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低,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轻度),EF 32% ,NT-proBNP 6500pg/ml。心电图:房颤,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一般情况及活动耐量较差,六分钟步行距离仅180米。


手术策略:

患者目前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Ⅳ级,进食少,多汗,刺激性干咳,强迫半卧位,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无明确CRT植入及心脏移植适应症,可考虑行心房分流器植入术,创建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改善患者症状。


手术过程:

在局麻下为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左房压25/10(15) mmHg (PCWP),右房压10/8(7) mmHg,肺动脉压43/21(28)mmHg,左右房压差为 7 mmHg,全肺阻力 620 dyn·s·cm-5,肺血管阻力 292 dyn·s·cm-5,心输出量 3.4 L/min,心指数 1.8L/min/m2 ,经胸超声定位后行房间隔穿刺,送入预塑形的左房导丝建立轨道,选择8mm外周动脉高压球囊对房间隔进行扩张,送入10F输送系统,体外排气充分后送入,心房分流器(WKASD24-8mm)至房间隔处支撑开此前球囊撕开的不规则房间隔造口,透视及超声观察分流器形态位置良好,二尖瓣为中度关闭不全。

术后测量左房压18/9(12)mmHg,肺动脉34/22(16),右房压9/6(7) mmHg,左右房压差为5mmHg。左房压较术前下降3mmHg,全肺阻力 297 dyn·s·cm-5,肺血管阻力 135 dyn·s·cm-5,心输出量 4.3 L/min,心指数 2.2 L/min/m2 ,均较术前改善,患者术后当日咳嗽好转,可平卧位入睡。

术后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过隔分流存在,持续左向右分流,孔径约7.8mm,分流速度 0.9m/s,二尖瓣轻度反流,术后六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升高至346米。后续继续进行密切随访。

梨园心血管中心结构手术团队在术中运用局麻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完成房间隔定位穿刺及球囊扩张,心房分流器释放位置满意,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显著好转。


图片
图片

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心房分流器植入后测量左房压

心衰患者终末期非常痛苦且生存现状很差,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药物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不良反应较多。国际上心衰器械治疗的主流方式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心脏辅助设备,适应症有限,价格也十分昂贵,未能真正推广。心衰患者面临高额的治疗成本且有限的治疗机会。心房分流器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兴方法,大多数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左房压力升高导致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被认为是各种心脏疾病状态的“最终共同途径”。心房分流器为微创介入手术,通过经皮介入微创方法在房间隔植入一枚分流装置,限制性左向右分流可在降低左心房压力的同时不降低左心心排量,改善患者左心相关肺高压,将右心的压力后负荷转化为容量负荷,扭转心衰引起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使得左右心运动更加协调,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引起的症状及预后。


黄恺教授表示:

心房分流手术可以有效降低左房压力,显著改善肺淤血和患者症状,并可降低心衰反复住院及死亡率,这一技术安全、有效,学习曲线很短,解剖适应症宽,安全性高,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左心室前负荷明显降低,患者症状、心功能分级和死亡率均得到显著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FMR(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在手术即刻显著改善,从术前的重度反流降低为术后的轻度反流,这一发现令人鼓舞,我相信限制性左向右分流可长期有效维持,有望能革新心力衰竭治疗理念,造福广大心力衰竭患者。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1108104505.png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心脏病学院 Fellow (FACC)。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湖北省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副主席、湖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代谢性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专委会常务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内的多个国内、国际专业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十多项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北省和武汉市支持的研究课题。

2020年10月在人民网·人民健康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的2020年“人民好医生”推荐宣传活动由黄恺教授领衔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团队获得学术成就-优秀专家团队奖。

2021年1月10日,第六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2021)黄恺教授荣获“十大抗疫杰出院管专家”奖项。

2021年荣获“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微信截图_20211108104514.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结构病区负责人,湖北省医学会、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TAVR联盟成员,湖北省围生期中毒委员会委员,擅长结构性心脏介入治疗,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先心病的诊治。

微信截图_20211108104529.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梨园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 心血管超声学科带头人,对心血管超声在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术中监护等领域有深入研究,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擅长心内科常见疾病诊断及治疗、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救治,尤其擅长结构性心脏病治疗。

阅读数: 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