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1|高润霖院士: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021年第五届中国结构周主席访谈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我国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学术影响力;中国结构周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学术盛会,始终持续为国内医师带来领域内最新动态和前沿学术观点。第五届中国结构周召开之际,特邀中国结构周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回顾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展望行业未来规划。


平稳起步,快速发展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是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开始。目前我国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已经达到了100万例,在数量和治疗质量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相较于已经处于高度发展平台期的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国内瓣膜病的经导管治疗则起步较晚。

尽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杨跃进教授分别于2010年10月和12月完成了国内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及两例进口瓣膜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但直至2012年启明医疗的Venus A-Valve瓣膜进入临床试验,这项技术在我国才是真正起步。继Venus A-Valve瓣膜之后,J-Valve、VitaFlow、TaurusOne等多款国产人工瓣膜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国内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术者和专家。至此,国内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正式进入发展阶段,国内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瓣膜病的经导管领域业已处于爬坡期,为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勇于探索,攻克“二瓣化畸形”难点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高润霖教授:201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和杨跃进教授应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进口瓣膜对两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2012年,作为启明医疗开发的我国首款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装置,Venus A-Valve瓣膜经国家药监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与5家研究中心共同完成。
临床试验的进展工作中遭遇并克服了众多困难,也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在临床试验初期,团队参考了国外的纳入排除标准,排除了二瓣化畸形患者,然而国内老年人群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占据相当大比例,这就导致试验难以入选患者。最终根据国外的少数经验以及国内个别专家经验,并与其它研究者共同商议,决定纳入部分经选择的二瓣化畸形患者,以加快临床试验的入组速度。
国内这一独特的临床情况给器械设备带来挑战。二瓣化畸形患者的瓣膜钙化严重,对人工瓣膜装置的径向支撑力要求较高,因此启明医疗公司对Venus A-Valve瓣膜进行了不断改进,以适应国内老年人群二瓣化畸形占比大、瓣膜钙化严重的临床特点,最终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另外,吴永健教授及其团队在临床瓣膜植入技术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二瓣化畸形患者的瓣膜植入技术改进;低左室射血分数的危重患者的瓣膜植入;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左主干狭窄患者的同期治疗;以及衰败生物瓣膜的瓣中瓣治疗等,为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
自2017年Venus A-Valve瓣膜上市以来,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也得以扩展,国内开展这项技术的单位也逐渐增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同样承担了许多培训和推广的任务。因此,Venus A-Valve瓣膜2012年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2017年的正式上市对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规范操作·提升质量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高润霖教授:目前我国国产瓣膜和进口瓣膜均有批准上市,能够保证基本的人工瓣膜供应。所以现如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推广至全国、如何提升临床质量和专业性:技术的普及建立在技术培训之上,尤其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学习曲线比冠心病介入治疗更长、技术更复杂,因此必须重视相关技术培训;而技术开展的质量归结于心脏团队的建立,包括介入医师、麻醉科医师、影像科医师以及术后护理,多学科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临床治疗质量。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最需要推广和开展的是技术培训以及心脏团队建立,只有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开展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


薪火相传·助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事业发展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高润霖教授:中国结构周是一个以手术转播为特色的线上继续教育平台,重点展示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最新的理论、技术及器械进展。该平台以普及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为方式,提高我国整体结构性心脏病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水平。
伴随着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中国结构周也历经5年变迁,积累了丰富的举办经验。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结构周转变了以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展方式,以线上直播为主,对于结构性心脏病的培训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理想效果。最后,望中国结构周能薪火相传、蒸蒸日上,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数: 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