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挑战-横位心纯返流病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首例可回收输送系统的VitaFlow Liberty™瓣膜植入
图片

2021年09月2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唐熠达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首日首例VitaFlow Liberty™瓣膜植入,这是一例复杂重度反流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升主动脉扩张且无窦冠结合部,合并有冠脉风险,近80度极度横位心,入路腹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双重严重扭曲。在医院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患者出院,随访良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这标志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主动脉瓣治疗水平上已经全面进入电动可回收瓣膜置换时代。




   病史简介   



患者

女,75岁。

主诉

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气促、呼吸困难,患者自测血压收缩压180mmHg。就诊于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合并:高血压3级



   术前检查   



超声检查

图片

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增高

PPG:27.2mmHg

NPG:12.6mmHg

左室射血分数EF值:67%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61.8mm

主动脉瓣评估:主动脉瓣增厚,升主明显增宽。主动脉瓣重度返流。

主动脉CT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动脉根部形态,横位心明显

图片

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双重严重扭曲

手术治疗及策略 

image.png

策略制定

图片

患者为老年女性,三叶瓣横位心纯反流病例

瓣环:周长71.8mm, 平均直径22.8mm, 左室流出道平均直径23.0mm;

瓣上:瓣上4/6/8mm, 预估瓣膜展开空间平均直径22.2/24.6/27.7mm;

冠脉:左右冠脉高度分别11.1mm/8.8mm,需注意冠脉风险;

角度:释放角度CAU 6 LAO 10;

入路:左右股动脉均在7mm以上,推荐右股动脉为主,

推荐:植入VitaFlow Liberty™ 27mm瓣膜

备注:极度横位心,建议结合抓捕器使用;降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严重扭曲,

升主动脉扩张,且无窦管结合部,仅有瓣环和左室流出道可以起到锚定作用。

术中操作

图片

监护麻醉;右股动脉入路,植入27型号瓣膜,经右侧股动脉行极简式TAVR;沿左侧股动脉送Snare辅助;植入VitaFlow27瓣膜。

图片

左冠造影

图片

横位心顺利跨瓣

图片

抓捕器左侧入路

图片

圈套瓣膜

图片

主动脉根部造影

图片

瓣膜定位

图片

极限回收前造影

图片

瓣膜释放

图片

无瓣周漏,瓣环锚定良好



结语



术后临床评价:这是一例极高难度的纯返流病例,双重动脉的扭曲给入路器械的运输增加了很大的难度,VitaFlow Liberty™保留了一代瓣膜很好的过弓顺应性,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在Snare抓捕器的辅助下顺利通过了近80度的很位心大角度,整个瓣膜的释放过程很稳定,输送系统性能也很好,让瓣膜精准的锚定在瓣环的位置上。电动可回收时代到来了,我相信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

图片

VitaFlow Liberty™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商业化的电动可回收TAVI系统,其创新性的电动输送系统,在实现稳定精准释放回收的同时,也为术者提供了更好的操控体验;另外VitaFlow Liberty™是目前国内商业化输送系统中唯一可实现瓣膜段360度弯曲功能的输送系统。其较好的柔顺性可有效减少对血管损伤的风险。VitaFlow Liberty™继承了心通医疗第一代TAVI 产品- VitaFlow®的混合密度支架结构,继续使用具有更好耐久性的牛心包做为瓣叶材料,且其合理的双层裙边设计能更大范围有效封堵瓣周漏。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1002224713.png

唐熠达

心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北大医学部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心内科博士生导师及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学术团体兼职主要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组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心脏病学院Fellow、欧洲心脏病学院Fellow、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院Fellow等。曾获2016年度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师、2018年杰出心血管病研究奖。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牵头“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共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包括在Circulation, Hepatology, JACC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现有发明专利三十余项。

微信截图_20211002224723.png

汪宇鹏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研究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国际交流学组委员。专业特长:冠心病及介入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常见疾病的诊治。参与编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参与编译多部专著,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子课题“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首都特色基金“北京地区心脏骤停患者复苏骨髓腔输液应用现状调查及骨髓腔输液标准流程的开发和应用”等,担任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EHJ介入治疗期刊青年编委,CCI杂志中文版编委。已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牵头“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多项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共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包括在Circulation, Hepatology, JACC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现有发明专利三十余项。

微信截图_20211002224733.png

徐昕晔

于北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进修。职业专长为心血管常见疾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主持了多项临床技术的开展。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多项临床研究工作,发表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信息化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精准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学习联络人。

微信截图_20211002224804.png

何立芸

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主要专业方向为冠心病介入诊疗;同时,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血管内皮功能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异常的机制及诊疗。担任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女性心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微信图片_20211002224831_副本.jpg

阅读数: 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