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成:站在前辈肩膀,为大湾区年轻医生提供舞台

2021年10月10日,由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和大湾区心脏协会联合承办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学术活动暨成立大会即将拉开帷幕。这个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医生的泛血管医学分会将有着怎样的“初舞台”?


在面纱揭开前,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修建成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专访,为我们讲述分会建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微信截图_20210928112423.png

01

站在前辈的肩膀

成立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

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的成立并非偶然。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带动相关地区高质量发展。随后利好政策频出,医学专业泛血管医学领域也迎来新机遇。

“广州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的心血管病专家有着长期交流互动,但一直缺少一个组织或机构,把专家资源、学术资源整合起来。”修建成教授如是说。

2018年,在广东省中医院陈秋雄教授的发起下,粤港澳大湾区心脏协会在澳门申请成立。此后几年,各种会议活动相继开展,有效促进了粤港澳心血管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向着“粤港澳大湾区心血管专科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目标不断迈进。

心脏协会的发展为泛血管医学分会的创建奠定了基石。修建成教授说,起初大家只是想在粤港澳三地几家医院之间成立一个组织,让泛血管领域的医生们可以聚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没想到活动发起后,得到了很多中青年医生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很快超过了200人,且涵盖冠脉、大血管、外周血管、瓣膜、起搏电生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当时葛均波院士建议,既然大家热情这么高,不如索性起一个统一的名字,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这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于是有了现在的大湾区心脏学会泛血管学会分会。”

02

打造粤港澳年轻医生的

交流平台

作为横跨海峡的国际化民间医学组织,泛血管医学分会有着更高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自愿、主动、积极参与到学术活动中来”是入会的唯一条件。

“之前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老一辈专家扛着大旗引领我们就好了。后来发现,有越来越多年轻的,优秀的医生涌现,大家对于学术交流抱有热忱,但缺少相关的平台和组织,我们就想打造这样一个平台,组织年轻人的学术活动,让更多的心血管医生展示自己,也在参与中激发更多的潜力和热情。”

协会的宗旨为“交流,合作,规范,创新”,其中交流是第一位的,也是其核心。参与者不仅有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医生,还有很多县域医院的年轻医生,大家地域不同、所在医院不同,不仅有各地经济、专业学术发展水平这类客观因素,还有大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差异的主观因素,这让交流变得迫在眉睫。


修建成教授认为,规律性的学术交流非常重要。前期,分会委员会初步根据成员的学术专业,分成3-4个工作组进行针对性交流,同时也覆盖了大湾区毗邻地区,如汕头、湛江、韶关等地区,成立了区域协作组,大家共同切磋,促进交流。每个学组每个季度要定期组织一些小型的学术沙龙或者学术活动,形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线下,分享该领域的学术进展,跟进新技术的应用。

03

做好纽带与桥梁

移植先进经验

对于泛血管医学分会在粤港澳大湾区所扮演的角色,修建成教授用了“纽带”二字。

一直以来,大众普遍认为相比于大湾区的医学水平,港澳地区领先一些。实际上经过近些年发展,目前处于各有所长的阶段,交流是双向的。

“港澳地区的新器械使用进程更快一些,在超声等基础培训方面更有优势。但在其他方面,比如复杂冠脉介入、精准血管内超声,大陆发展得更快,优势结合可以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从先进经验来看,泛血管医学分会将更多地借鉴成熟的方式,稳步开展。

“葛均波院士和团队在泛血管领域有着很多成功经验,我们想把这些经验移植到大湾区来,学以致用,探索创新。”

修建成教授表示,年轻人思维大多活跃,经常会有新观点、新概念提出,泛血管医学分会作为平台十分鼓励这样的创新,而通过成功经验的学习可以让这种创新更好地在大湾区扎根和落地。

创新基因一直深植于大湾区,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试验田。近年来,大湾区的顶级医院相关科室,尝试将国际先进的、得到验证的治疗技术、手段引进来,在经过严格上报、广东省审批部门通过后先行开展。这些尝试对推动整个大湾区医学技术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希望泛血管医学分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创新示范作用,推动新技术、新理念的落地,在医工结合、器械发展、科研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价值。”

04

为年轻医生走向更广舞台蓄能

至于未来,修建成教授希望泛血管医学分会作为纽带、桥梁可以连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将先进的经验、示范项目自上而下推向基层。

据介绍,目前泛血管医学分会包含了很多基层二级医院的年轻医生,大家渴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更新,对于聆听广州、澳门等泛血管医学专家的分享带有极大热忱,同时对于知识的吸收与实践也有着更多精力。通过泛血管医学分会的平台将每一个项目真正落实到基层,这也是委员会的设想。

修建成教授表示,目前分会架构还在逐步完善,但会从最迫切的、最容易的项目开始推动起来。

“比较遗憾的是因为疫情,我们的线下会议两次延期,但还是希望如果有机会可以与大家面对面充分交流,倾听基层医院的想法和年轻医生的诉求。”

作为首届首位主委,修建成教授希望将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打造成一个平台,能够为青年医生提供交流与成长的路径,为基层医院医生的技术提升和发展提供助力。 

80,90后的青年医生在未来十几年里会成长为心血管医学领域的中流砥柱,甚至引领整个广东省心血管学界发展。修建成教授希望通过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可以给大家更多的磨练和学习机会,为他们在未来更广阔的舞台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928112435.png

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组成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冠脉影像与功能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冠心病介入分会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周围血管介入分会委员;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秘书;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阅读数: 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