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以论促思赋能冠脉功能学深应用:Great Minds East Club再续学术前缘

沪上云集,最强大脑再碰学术火花。继今年8月China Physiology Great Minds Northwest Club(西北专场) 短暂谢幕之后,2021年9月11日,“2021 China Physiology Great Minds East Club”如约起航,续写冠脉功能研讨会华美乐章

本次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领衔,华东地区冠脉介入领域众多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内容涵盖冠脉功能学的历史和现状,FFR和RFR(静息指标)临床应用,以及FFR和RFR的趋势和未来。从基础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通过形式丰富的授课、讨论、病例分享及现场互动,再度献上一场关于冠脉功能学的学术盛宴。

开篇致辞

巧善于器,助力冠脉介入治疗更精准

▼▼▼

葛均波院士致辞

大会首先邀请葛均波院士作开场致辞。葛均波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自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学进入临床应用以来,静息状态下不同角度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介入治疗指征最重要的客观指标。伴随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推广,病变评估目标已经从单纯评估狭窄程度发展到评估心肌缺血;而对于心肌缺血的评估,除SPECT、经胸超声和心电图之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FFR。2019年,我国冠脉介入治疗数量跃居世界第一,超过100万例,与此同时,如何能够让患者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如何通过介入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标,实现冠脉介入精准治疗,冠脉功能学的应用非常重要

今天,大家再次相聚在上海,共同讨论冠状动脉功能学的临床获益及应用场景,希望各位同道能够获得更多的启发,能够让更多的同道认可并应用这一技术,使得冠脉功能学评估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第一回

鉴往知来,FFR优化PCI获益良多

▼▼▼

王长谦教授、张俊峰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共分为三个章回,第一回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王长谦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共同主持,着重探讨FFR对指导PCI的意义。


钱菊英教授精彩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率先回顾了冠状动脉功能学的历史及进展,详细介绍了FFR的原理、发展历程和临床价值。钱菊英教授谈到,冠脉功能学概念至今已有30周年,FFR可以改变手术策略,优化手术预后,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等,却在中国始终应用不为广泛,可能原因包括医生认知和医保政策等。在精准治疗的新时代,FFR可以在CCS/ACS均全面应用,带给临床更多获益,新的评估工具比如静息衍生功能学指标RFR也能在临床不同适应证中加以应用。未来,多种精准辅助治疗工具的相结合使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加盟,将更进一步优化手术治疗过程及结果,带来更高的临床获益。

胡新央教授精彩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病例,详细介绍了介入治疗中FFR评估流程及数据解析。胡新央教授强调,FFR可以全面客观评估血管的血流和心肌供血情况,FFR指导临床PCI可以给各个适应证带来更好的获益,为了得到最佳指导意义,必须确保FFR测量的准确操作,把握其中的4个关键步骤(校零、EQ、测量、Verify)对于FFR数据精准得到至关重要。

李晨光教授精彩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晨光教授从冠脉功能学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最新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以及世界各国指南推荐,充分论证了FFR在功能学检查中的金标准地位。并通过临床实际病例,将不同功能学检查手段进行了对比,全面阐述了不同功能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场景。

第二回

论而后行,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FFR

▼▼▼

王长谦教授、丁风华教授主持


第二回学术讲座聚焦FFR对临床应用的价值,王长谦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丁风华教授共同主持本环节。
张峰教授精彩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峰教授围绕FFR对PCI手术策略的影响,通过对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的解读,再次强调了精准治疗时代冠脉介入治疗目的是治疗缺血而非狭窄,造影的狭窄程度和FFR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对性较低,通过FFR指导PCI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果,在稳定的多支病变中FFR指导的PCI相比造影指导,1年的MACE时间发生率更低,2年的死亡率和再发心肌梗死率也更低。

张俊峰教授精彩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从术后FFR评估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角度入手,回顾多个临床研究结果,充分说明FFR在术后评估数值越高,可以提供更好预后的指导意义。临床实践中,持续的植入后干预可以优化PCI,但FFR术后数值的最优值如何确定,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探索。

马士新教授精彩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马士新教授连续分享了4个FFR指导的典型前降支病变病例,通过精彩复盘,充分证明对前降支病变进行FFR测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识别更多有意义的缺血病变。

本环节的最后,王长谦教授总结谈到,功能学评估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其中FFR是功能学检查的金标准,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强化操作质量,才能获得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第三回

事实说话,FFR/RFR指导PCI实战复盘

▼▼▼

刘学波教授赵仙先教授主持


第三回学术讲座主题为实战复盘,重点是FFR/RFR的临床实践经验分享,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学波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赵仙先教授共同主持。

陆阳教授、孙英刚教授、吴轶喆教授、叶梓教授精彩分享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孙英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轶喆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叶梓教授,先后就FFR和RFR在临界病变、弥漫病变、负性重构病变、分叉病变以及ACS中的应用进行了精彩复盘,展现了FFR和RFR用于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场景。

围绕各个病例,与会随后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来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虞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戴宇翔教授以及参与本环节会议的众多专家对病例进行了点评总结,共同指出以FFR为代表的功能学检查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地位已经奠定,对于手术策略选择、靶血管/靶病变位置确定以及PCI术后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各病例中的FFR测量操作,专家们再次强调FFR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质量,尤其是Pullback过程中的匀速操作,对于FFR精准数值的获得,以及临床指导意义的获得至关重要。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对于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手段,需要根据病变特点进行合理选择,由于FFR主要衡量血管的血供状态,不能反应斑块本身特点,因此对于易损斑块等特殊病变的介入处理不能完全依赖FFR检查结果,需要综合考虑OCT或者IVUS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至此,“2021 China Physiology Great Minds East Club”学术讨论内容正式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内容重在全方位讨论冠脉功能在临床中应用及获益,荟萃了来自华东地区众多一线冠脉介入专家的前沿观点,在交流临床诊疗思维的同时,迸发了新的学术观点,进一步推动冠脉功能学检查在心血管病诊疗领域的普及和推动。

刘学波教授总结

最后,刘学波教授总结指出,毫无疑问,FFR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策略领域,生理学评估手段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真实的临床工作中,作为临床医生要合理的应用FFR OCT IVUS等功能学、腔内影像学工具,提高冠脉介入手术的精准性,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数: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