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你知道吗?——上海市胸科医院起搏团队带您了解

今年进博会的相关报道,让小巧的胶囊起搏器受到了各界的关注,也让起搏器这个治疗心律失常的植入式治疗设备广为人知。

作为我国较早开展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和起搏介入手术的单位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脏起搏器科广泛开展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生理性(希氏束,左束支)起搏治疗、心衰的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每年植入心脏节律装置约500余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负责人李若谷教授带领团队总结相关知识点,带您走入“无线时代”,系统了解这款只有胶囊大小、重量只有2克的起搏器的诞生~

 起搏器治疗由来已久 

1_副本.jpg

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相对于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安全有效,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普遍的疗法。


 起搏器的发展 

2_副本.jpg
早在1958年就有了便携式体外心脏起搏器,
1960年进一步研发出了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到了19世纪80年代,又进一步开发出了频率应带(感应到患者运动时提升心脏起搏频率)功能以及同时支持心房和心室起搏的双腔起搏器。

时间来到2010年代,起搏器的绝对禁忌-核磁共振(MRI)被突破,由于材料及技术的创新,兼容核磁共振的起搏器诞生,解决了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无法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问题。

 无导线起搏器的诞生 

直到2016年,起搏器又出现了新的变革——无导线起搏器的诞生。
(体积:1.0 cc,质量:1.75克,长度:2.59cm)
与传统起搏器不同的是,无导线起搏器既不需要导线,也不需要安放起搏器的囊袋,因此可以完全避免与导线及囊袋相关的并发症(导线磨损,囊袋感染等)。
早在 1970 年,就已经有学者探讨无导线起搏器的设计及应用,经过了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无导线起搏器才真正的变为了现实。

无导线起搏器作为创新的治疗设备,已于2020年纳入了上海市医保,临床正式开始应用。

 胸科经验,使更多患者受益 

作为上海市首批开展无导线起搏疗法的医院,胸科医院已完成了数例植入,处于上海市领先水平,尤其在高难度植入的手术案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难度案例一:

患者心脏全心增大伴中度三尖瓣返流:巨大右房(121*71mm),右室(基底段横径约47mm)。

由于巨大的心脏,加上三尖瓣的返流,使得手术难度大大增加。

李若谷教授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努力尝试了多种方案,最后在潘欣医生的协助下,利用Snare圈套器牵拉递送系统,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了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
术后患者感觉良好,作为一个起搏器依赖的患者,在发现需要进行胸前区域手术的时候,胸口囊袋中的起搏器让她犯了难,而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

3_副本.jpg

高难度案例二:

患者89岁女性,脊柱侧弯严重,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按照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标准操作流程无法完成手术。

李若谷教授另辟蹊径,把 Micra 递送系统送至心房较高位置,找准时机飘进三尖瓣,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了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

4_副本.jpg

目前无导线起搏器在胸科医院已经进入了常态化植入的阶段,必将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最新的技术,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5.png
6.jpg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脏起搏器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脏起搏器科是我国较早开展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和起搏介入手术的单位之一,现为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目前心脏中心拥有床位近150张,广泛开展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生理性(希氏束,左束支)起搏治疗、心衰的再同步化治疗(CRT)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每年植入心脏节律装置约500余台。善于多部位起搏及左室导线的植入;常规开展心脏植入装置的随访及管理工作。
近年来,团队主要对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干预等方面开展大量的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多部医学专著,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动物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等各级项目共20余项。

团队目前由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和住院医师1名组成,均为医学博士。

微信截图_20210127111824.png

负责人 李若谷教授:心脏起搏器科主任、心功能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委副主委、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和电生理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委员等。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介入心脏病学诊治经验。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中国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导师、中华医学会CRT手术培训导师。

微信截图_20210127111835.png
学术顾问 刘志刚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日本心脏病学会会员、上海市司法鉴定人。
阅读数: 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