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瓣膜会2020|葛均波:中国瓣膜介入治疗的过去与未来

微信图片_20201205182042.jpg

作为我国瓣膜介入领域品牌学术会议,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见证、伴随并推动了我国瓣膜介入从起步到蓬勃发展。

2020年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 CCV 2020)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受邀在会议经导管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共识与争议专场中,回顾了我国瓣膜介入治疗过去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我国瓣膜介入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201205182108.png

过去十年:我国瓣膜介入从困难重重到势不可挡

微信图片_20201205192522.jpg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

2010年10月3日葛均波院士完成国内首例TAVR手术,使用美敦力CoreValve瓣膜,揭开我国TAVR治疗的新篇章;2012年9月阜外医院首次植入国产自膨胀镍钛支架瓣膜VENUS-A瓣膜成功,开启了TAVR瓣膜国产化时代。VENUS瓣膜与CoreValve瓣膜类似,在流出部分涂膜防止瓣周漏;2012年到2013年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率先开始批量开展TAVR手术,为后续成功举办ChinaValve(Chengdu)和ChinaValve(Hangzhou)打下基础;2015年基于当时的临床证据和经验,中国首个TAVR专家共识的公布;2017年启明医疗VENUS-A、苏州杰成J-Valve瓣膜获批上市,开启中国瓣膜介入治疗的全新篇章,自此国内瓣膜介入开始大规模推广。
2019年我国20个省市的150多家医院陆续开展TAVR,累计完成TAVR治疗2800余例。在国内的临床实践中40%病例为二尖瓣,J-valve不仅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治疗主动脉瓣反流例数也达到400例以上;几个大中心发表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叶瓣效果不劣于三叶瓣。
中国专家团队,基于实践经验,提出了多种中国TAVI理论创新,包括:王建安教授团队提出的系列球囊扩张策略,陈茂教授团队提出的二叶瓣新分型,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团队提出的小球囊扩张策略,吴永健教授团队提出多平面测量锚定区的方法等。

经皮二尖瓣反流治疗的发展

2012年复旦中山医院完成国内首例MitraClip术,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ValveClamp完成全球首例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手术,在二尖瓣抓捕理念的基础上,使用ValveClamp抓捕二尖瓣降低二尖瓣口面积同时缩小左心房,二尖瓣撕裂脱落比例非常低,值得尽快推广;2018年阜外医院完成首例MitralStitch术修补二尖瓣;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使用Mi-thos瓣膜完成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TMVR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迅速;2020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完成首例经股静脉二尖瓣修复器DragonFly手术。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的发展

2013年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率先完成国内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Venus-P),并开启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提示肺动脉瓣修复后可明显改善右心室功能;2016年我国公布了PPVI中国专家建议;2018年国内第二款自膨式经导管肺动脉瓣膜Med-Zenith PT-Valve,具有窄腰型设计,更有利于瓣膜固定,首先在武汉协和医院完成十余例植入。

经导管三尖瓣反流治疗的发展

2018年LuX-Valve瓣膜应用室间隔锚定的方式治疗三尖瓣反流,LuX-Valve瓣膜前瓣叶2个夹持钳、室间隔固定装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选择;2019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完成亚洲首例经皮异位三尖瓣植入术,采用TricValve瓣膜,患者需具备良好的右心室功能,在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跨过肝静脉后分别置入瓣膜,可避免三尖瓣反流引起肝脏淤血、腹水等体循环淤血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01205182108.png

未来十年:不断进取,未来可期

经过十余年飞速发展,中国经导管瓣膜治疗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数量及质量均飞速发展,紧跟国际潮流。中国TAVR数量持续增长,未来10年极可能超过SAVR数量。

经导管二尖瓣反流治疗目前尚未有特别满意的方法,但随着创新型器械不断进入临床,过程虽然曲折,但前景值得期待。

葛均波院士期望,国产肺动脉瓣、三尖瓣介入瓣在未来数年内获批,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并逐步在全国推广应用。 同时,数项经皮三尖瓣介入治疗(修复)器械能逐渐获批进入临床,推动三尖瓣介入技术发展。

随着瓣膜治疗效果的提高,并发症的减少,越来越多的患者会接受经皮瓣膜置换治疗。目前国产化器械已逐步引领技术发展,已成为主流瓣膜相关器械,而且国产化器械的创新越来越多,在某些细分方向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注明:以上内容根据专家讲课内容编辑整理

阅读数: 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