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才凝智紧跟基层发展,“县域联盟”锚定医者未来

1.jpg

起搏器相关的技术在基层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器械的使用也愈来愈多,但同时也给基层院带来了挑战,基层医院在开展新技术时暴露出技术力量薄弱、基础知识欠缺、诊疗经验不足等问题。面对近年来基层医生所面临的困境,在第十四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由美敦力协办开设了“县域联盟-病例对对碰”专场。美敦力参与设立了新颖的活动形式,基层医生以汇报病例为基础,由参会的其他医生提出病例的处理意见,最后与会专家就病例中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授业解惑。“病例对对碰”的形式让医生们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火花,拓宽临床思维,从实际问题出发,助力基层医疗规范化发展。


“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在一个平台上交流,通过专家现场点评和解析,使基层医生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帮助县级医院把整体的医疗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正如南京鼓楼医院徐伟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所讲的那样,本次的学术会以提供更高水准学术交流平台为主旨,搭建了起搏与电生理大咖与青年医师持续沟通的平台。

2.png


少长咸集,专家学者共探临床难点

3.jpg

会议的上半场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凌云教授、成飞医院悉雪梅教授、彭州市人民医院张小云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原宁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唐艺加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邓晓奇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叶强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彭州市人民医院刘强医生、郫都区中医院开新医生、射洪市人民医院李文杰医生及峨眉山市人民医院肖翔医生带来精彩的病例。
4.jpg
5.jpg
6.jpg
7.jpg
01:这例心室电风暴的患者需要安装ICD吗?

8.jpg

彭州市人民医院刘强医生带来一例服用胺碘酮后频发室速室颤、QT间期延长的病例,行临时起搏器植入、艾司洛尔持续泵入、补钾补镁后生命体征稳定。继续积极去除诱因,查阅文献小样本研究提示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植入ICD可获益,于是为患者植入ICD,随访效果良好。
专家点评:1.目前考虑继发性QT间期可能性大,ICD植入需再评估。2. 临时起搏器起搏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3. 患者使用艾司洛尔有效,可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4. 使用胺碘酮间期应严密监测心电图QT间期,同时关注其他可延长QT间期非心血管药物的使用。专家还就ICD植入中感知的测定、电极植入部位展开了讨论
02:起搏器术后一波三折,怎样做到更好?

9.jpg

郫都区中医院田开新医生带来一例高龄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患者,植入了永久性起搏器术后反复发热,后出现心室电极脱位及囊袋的积液,行囊袋切开,调整电极,囊袋放置引流管。患者最后考虑发热为结核引起,行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
专家点评:1.高龄患者术后发热原因很多,应警惕囊袋感染,注意观察囊袋局部的状态,但不建议在感染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穿刺或打开囊袋。2. 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提示全身性感染,应注意鉴别原因。3. 该病例心室电极植入位置靠近瓣环,脱位的几率较大。4.除了电极的位置,术中还应注意电极在囊袋中的固定。
03:复杂病例,除了植入起搏器还应考虑什么? 

10.jpg

射洪市人民医院李文杰医生带来了一例合并高钾、甲减、心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复杂病例,纠正高钾血症后动态心电图仍可见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考虑有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指征。后成功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专家点评:1.高钾血症纠正后仍有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有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适应证。2.患者心力衰竭、心室扩大,策略制定时应考虑植入起搏器后心室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后续应尽量减少心室起搏。3.甲状腺功能减退多数影响窦房结功能,较少引起房室传导阻滞。4.对于患者本身存在的心脏瓣膜疾病需进一步治疗。
0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III°房室传导阻滞,该何去何从?

11.jpg

峨眉山市人民医院肖翔医生带来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成功开通罪犯血管后,出现晕厥的病例,心电图提示间歇性III°房室传导阻滞及新发右束支阻滞,植入临时起搏器进行观察,考虑起搏比例少,最终未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门诊严密随诊。
专家点评:1.房室结的供血与间隔支有关,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不建议使用起搏比例判断是否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间歇性房室传导阻滞若无可扭转因素,仍有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指征。3.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右束支阻滞可能与缺血相关,暂不植入永久性起搏器,但需加强医患沟通,严密观察随访。4.也可以通过检测HV间期评估房室结本身的功能。

传道受业,赋能基层医师发展

会议的下半场由遂宁市中心医院任宏强教授、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杨勇教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张登洪教授共同担任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徐原宁、蒋凌云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唐艺加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邓晓奇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叶强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刘红梅医生、武胜县人民医院王春雷医生、南部县人民医院雷占顺医生及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的赵汉如医生带来精彩的病例。

12.jpg

05:如何避免起搏器更换的陷阱?

13.jpg

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刘红梅医生带来了一例电池耗竭更换起搏器的病例,术中仅测试单级提示各参数正常。更换起搏器后出现胸闷症状,后行冠脉造影时发现心室电极绝缘层破损。未更换心室电极,心室双极改为单极起搏后观察。
专家点评:1.起搏器更换之前应仔细判读影像学检查,判断电极的位置及完整性。2.术前应反复程控,术中测试的过程中一般测试双极。3.起搏器更换之前应全面考虑,结合患者心功能状态决定下一步策略,程控时可通过减少右室起搏来评估是否升级为CRT或改为生理性起搏方式。4.后续治疗将心室电极双极改单极,严密观察。
06:如何防范和处理心肌穿孔?

14.jpg

武胜县人民医院王春雷医生带来了一例起搏器电极导致的心肌穿孔的病例。患者为年轻女性,诊断III°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术后出现胸痛症状,心脏超声提示少量心包积液,考虑电极穿孔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专家点评:1.年轻的III°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优选希浦系统起搏治疗,心室间隔部起搏也可考虑。2.间隔部与游离壁交界的部位是发生电极穿孔风险较高的位置。3.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多采用间隔部起搏多处于安全考虑。4.年轻患者可选择植入双主动电极。5.心包积液量没有增加、电极参数良好的情况下,可暂不调整电极。
07:起搏器术后囊袋肿胀,何时该切开?

15.jpg

南部县人民医院雷占顺医生带来了一例消瘦患者起搏器术后出现囊袋血肿的病例。开始囊袋隆起予以加压包扎,术后13天患者自觉囊袋波动感,超声提示皮下积血可能,于囊袋下方切开,清除血凝块,冲洗,安置引流管及负压吸引器。后随诊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专家点评:1.起搏器术后囊袋肿胀临床相对常见,尤其消瘦患者更易发生。2.术中操作应注意穿刺时鞘管的固定减少出血。如果预估出血风险高,可使用引流管。3.囊袋即使有一定张力,可尝试局部按压止血,使用药物贴敷消肿。4.如无感染症状,不建议穿刺、切开处理,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08:如何实施左束支起搏的标准化流程?

16.jpg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的赵汉如医生带来两例左束支起搏的病例。第一例为75岁女性,心室完全性起搏依赖考虑有植入左束支电极适应症,植入3830电极QRS波宽度和S-PLVAT达标后固定电极。第二例为70岁女性,II°AVB2:1下传心室,考虑心室起搏依赖可能性大,有植入左束支电极适应症。利用9分区法定位,植入电极测试各项参数良好,QRS波形态、宽度、S-pLVAT均达标,可见左束支电位。两例患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专家点评:1.左室间隔或左束支区域起搏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左束支起搏,其效果究竟有何差别亟待进一步研究。2.电极旋入时可通过高、低电压测试判断是否夺获。3.阻抗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穿孔。4. 九分区法可应用于心脏解剖形态正常的患者,但不适用于心脏结构改变的情况。5.使用起搏电极真正标测到右束支电位比较困难。6. 3830电极植入满意的终点QRS波宽度可能更重要。

搭平台促交流,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本次的学术会议形式非常独特,不同于传统授的课和病例汇报,增加了基层医生的参与度,不仅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对于提高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极具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美敦力也致力于促进基层医院和上级医院的交流合作,未来愿意去做更多这样的“落地”交流项目,更多地参与到类似的活动中来,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巩固“全国百县心律失常规范化治疗与新技术培训项目”(简称“百县”)成果,建立心脏/心律专科医师的学术家园,更好地落地执行国家关于基层医院卫生发展政策,由海南博鳌心脏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支持,共同筹备的“县域心脏/心律专科医生联盟”(简称“县域心律联盟” )于2019年1月18日正式成立。

阅读数: 558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