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启动仪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站)暨起搏器术后管理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金秋九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启动仪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站)暨起搏器术后管理创新论坛在青岛成功举办。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共同发起的项目,旨在让更多的心电生理和起搏的工程技术人员认识、了解、学习并最终掌握程控随访管理的新模式。

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的正式启动是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的一大进展,其中包括远程随访、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第三方服务模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项目基地的顺利落成将推动程控随访技术的发展。

本次活动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蔡尚郎教授担任主持,大会主席团由中国医师协会石丽英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宁险峰副书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李环廷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分院心血管中心常务副主任、山东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钟敬泉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廉哲勋教授组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赵青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牛红霞教授,美敦力大中华区心脏及血管业务集团副总裁林松先生等也莅临活动现场。


宁险峰:线上线下双联动,程控随访伴身边

1.jpg

宁险峰副书记致辞

宁险峰副书记在开场致辞中提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组技术精湛、科研实力雄厚,每年完成ICD、CRT和心脏起搏治疗500余例,其中生理性起搏比例达到75%。未来在扩大规范化队伍的同时,也将有序的推进第三方服务新模式建设,最终实现优化程控随访流程从而达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

张澍:培训基地将助力电生理起搏迈向新的台阶

2_meitu_10.jpg

张澍教授致辞

张澍教授首先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心电生理和起搏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了祝贺,同时指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规范化、标准化一直备受学会关注。此次培训基地的启动仪式落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也是想通过远程随访、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第三方服务模式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动中国起搏器术后管理的创新模式。此外,鉴于目前疫情的防控状态,起搏器术后随访较为困难,而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将起搏器远程随访纳入医保,走在了全国前列。”最后张教授还指明了未来起搏器术后管理系统不仅仅只有医生和患者参与,还需要有第三方服务模式参与进来,共同构建起搏器术后管理的创新医疗系统。

石丽英:搭建患者、医生以及企业间的桥梁

3_meitu_11.jpg

石丽英副秘书长致辞

石丽英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提到:“目前医生、患者和设备制造商之间沟通不够深入,而对于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术后的随访尤其重要。培训基地及术后管理的建立将有助于患者、医生和设备制造商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随访系统,该系统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远程随访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远程医疗的建立不仅仅利好制造商,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jpg

蔡尚郎教授主持活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落地起搏器术后管理人才新模式

致辞环节结束之后,迎来了本场活动激动人心的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站)的启动仪式。

5.jpg

6.jpg

培训基地正式启动

石丽英副秘书长、宁险峰副书记、张澍教授、李环廷副院长、华伟教授、宿燕岗教授、钟敬泉教授、蔡尚郎教授、廉哲勋教授、赵青教授、牛红霞教授和林松先生共同上台,正式启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项目,让更多的心电生理起搏医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得到更加规范和统一的学习,同时基地项目的顺利落成也标志着起搏器术后管理即将迎来新纪元。

7.jpg

钟敬泉教授致辞

在启动仪式过后,钟敬泉教授在发表讲话中指出:“目前山东省内的各个医学中心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程控随访任务,但工程技术人员的覆盖比例距实际需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的成立,让更多青岛区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接受到统一规范化的培训。本次会议也将积极宣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让起搏器术后患者能够享受到多途径的程控随访。

8.jpg

林松先生致辞

美敦力大中华区心脏及血管业务集团副总裁林松先生对培训基地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并称美敦力集团在过去一直致力于服务及商业模式的高效创新。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倡导和推动下,远程随访技术的发展、心律失常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第三方程控随访模式的创新,将为患者带来更规范化的治疗,更优质的就诊体验。

9.jpg

培训基地揭牌

随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正式揭牌。宁险峰副书记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落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方面肯定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是对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全体医师的鼓励和鞭策,希望青大附院的医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再创辉煌。

群英汇聚,坐而论道,探讨起搏器术后随访新方向

在主题演讲环节,华伟教授、宿燕岗教授、牛红霞教授和赵青教授分享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相关的专家共识及实践管理策略。

疫情期间如何随访?专家给您支招

10.jpg

华伟教授精彩分享

华伟教授指出:“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适应证的拓宽和植入量的增加,CIED术后管理问题变得日趋复杂和重要。术后随访可以持续关注CIED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及CIED本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故障,为患者可以获得最优治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11_meitu_12.jpg

宿燕岗教授精彩分享

宿燕岗教授对CIED远程随访专家共识做出了详细的解读,共识强调远程随访团队应该由七部分构成,包括:患者、临床医生、随访专员、辅助人员、医疗机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以及CIED制造商,任何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在疫情期间,患者通过APP操作实现了自助随访,患者的数据被上传至云平台,医生及工程师可以在后台查看分析数据,并根据事件等级进行下一步处理。远程随访系统使得即使在疫情条件下,CIED患者的随访也不再困难。

掌上APP,随访一步到位

12.jpg

牛红霞教授精彩分享

牛红霞教授就疫情防控“新常态”下CIED术后管理新技术与策略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就诊方式和技术服务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新冠疫情加速线上医疗服务。

云端随访:医学数据触手可及

13.jpg

赵青教授精彩分享

赵青教授对疫情期间起搏器远程随访最佳实践进行了分享。随着植入器械的自动化、智能化功能逐步完善,配套的随访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但现阶段临床资源已无法满足患者长期的诊室随访需求,所以远程随访也应当参与进来,为CIED植入患者提供标准的疾病管理流程。



在中国,每年约有9万多名患者植入CIED,更有100多万的患者需要进行CIED随访。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如何按时且有序的进行随访,成为了电生理起搏医生的首要难题。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改变现有治疗模式,优化患者就诊体验提出了新的思路。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拓宽合作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动中国起搏器术后管理的创新模式,并试行第三方管理模式,以加强对植入器械的术后管理和远程随访模式的应用。

转载自:心律学

阅读数: 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