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律失常专题网络周丨iCare CIED 远程随访实践分享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远程随访具有节约成本、实时监测、减少医患接触等卓越优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牵头完成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随访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一年以来起到了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在新冠疫情下,做好CIED患者的随访、加强慢性病管理是常态防控的重要内容。

1.jpg

在2020年全国心律失常专题网络周上,业内专家和一线的心电生理工作者对新常态下CIED远程随访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分享,以期促进远程随访的普及和发展。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连君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共同担任实践分享会主持。

实践分享

2.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周淑娴教授指出远程随访可有效实现院内或院间的患者信息同步,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管理的高效性。在远程随访中,临床医生与厂家工作人员等团队成员共同管理患者,建立健全电子随访档案。在随访过程中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对远程随访的数据实施科学管理,有利于临床科研的开展。

3.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梁静教授结合该中心经验讲解了远程随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经济成本的临床真实体验。新冠疫情以来,远程随访有效避免了人员的流动和聚集,对于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医疗下的远程随访使得线上问诊更加高效,有望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

4.jpg

甘肃省人民医院李燕玲教授表示该中心在新冠疫情后开始使用自主随访一体机,对CRT/ICD患者实施远程监测系统的一对一常规绑定。在甘肃省内,通过CareLink Express Mobile与CareLink的数据整合,云平台可实现患者数据管理和合作医院的随访管理,同时免去患者往返奔波,增加依从性的同时能够减低医疗相关成本。

5.jpg

厦门心血管病医院李琳琳教授强调实现远程随访包括启动流程、团队机制和事件分级几个关键环节。自2020年开展远程随访和自助随访以来,该中心陆续有160例患者在信息化系统完成注册,由此建立的起搏器随访数据库非常完善。远程随访能够高效处理患者信息,实现实时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6.png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潇教授结合具体病例分别讲解了所在中心基于iCare开展远程随访的践行过程。该中心实践经验表明远程随访可及时识别房颤和电池耗竭等事件,为患者及时启动抗凝治疗和更换提醒,带来显著临床获益。远程随访的实时监测可促进医患沟通,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在疫情期间远程随访更突显出优越性和安全性。

小结

远程医疗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CIED远程随访是远程医疗的典型成功案例,在疫情常态防控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从中国首部远程随访共识出台以来,远程随访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各地医疗中心结合当地医疗特色,从人员配备、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期待未来远程随访比例能够进一步提高,造福更多患者。

文章来源:心律学

作者:李晓瑶

阅读数: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