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丨马长生:提高公众对房颤疾病的认知

为了传播心脏健康知识,让公众认识到健康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29日设立为“世界心脏日”。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在接受人民日报社采访时表示,房颤是心血管常见病,其危害巨大,要提高公众对房颤疾病的认知。

马长生教授做客 央视网 健康V课堂
为您解读:

房颤到底是什么?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

(扫码观看)

微信图片_20200930222737.jpg

马长生指出,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房颤发作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房颤显著增加患者脑卒中风险(俗称脑梗或者中风)。数据显示,脑卒中患者中约五分之一是由房颤导致的,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卒中相比,房颤引起的卒中致残率更高。此外,房颤还明显增加心力衰竭、痴呆和死亡风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房颤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房颤疾病负担沉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了解,房颤防治是心血管病热门研究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房颤诊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房颤防治手段包括抗凝预防栓塞、导管消融治疗和房颤综合管理几个方面,近年来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大幅提高房颤的诊疗水平。

1998年,马长生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此后一直致力于我国房颤诊疗事业发展,系统建立了我国房颤消融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国际原创性术式,大幅降低了关键步骤的操作难度和培训周期。

作为行业带头人,马长生积极投身心血管疾病临床与转化研究。目前公众对房颤的认识明显不足,近年来,马长生越来越关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编写了多种健康教育读物,完成多档健康教育节目,推动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减少房颤的发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

马长生表示,虽然我国房颤诊疗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房颤防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应该进一步实现房颤管理规范化、个体化、精准化,结合高危人群策略和群体预防策略,做好房颤疾病防控,降低房颤患者总心血管事件风险、减轻人群的整体心血管疾病负担。

阅读数: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