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希氏束起搏联合房室结消融流程及高效性

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症状性永久性房颤合并快心室率的患者,房室结消融联合希氏束起搏已成为理想的治疗策略。传统方法为X线透视下进行希氏束电极放置及房室结消融,但此类患者因房颤律且通常心腔显著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希氏束电极位置选择的操作难度,增加手术时程及射线曝光量,学习曲线长。三维标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消融,可减少射线的同时增加手术精准度。将三维标测系统全程应用于该术式,指导房室结消融及希氏束起搏可提高标测效率,精准定位希氏束起搏区域,减少射线量,缩短手术时间。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高连君心律失常团队总结了该中心三维标测系统全程指导下希氏束起搏联合房室结消融的一站式标准化流程,研究结果近日刊登在著名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杂志《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手术过程由2位术者同时操作,分别进行起搏的相关操作和心腔三维电解剖模型的构建、希氏束区域的标测及房室结消融,整体流程如下:

1.png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房室结消融联合希氏束起搏流程

2.png

孙源君、于晓红(共同第一作者)同时进行手术

通过CARTO3三维标测系统的自定义电极,按照实际尺寸设置出希氏束电极及心室电极,将希氏束电极和心室电极各自并联出正负极的测试线连接与2个多孔接板连接,负极接孔1,正极接孔2,两个多孔接板分别连接在CARTO的REF/DECA接口和20POLO接口,如下图所示。

3.png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希氏束电极、心室电极的三维实时成像,并呈现于消融导管构建的心房、心室三维电解剖模型中。利用消融导管标测希氏束区,指导希氏束电极植入,快速定位理想固定区域,减少了射线曝光量及手术时间。在该研究中17例患者完成了三维标测系统全程指导下希氏束起搏(心室备份起搏)及房室结消融。平均手术时间1.5小时左右,透视时间(7±2.6)分钟,15例于右心系统实现房室结消融(1例经主动脉逆行至左心系统消融),术后3个月随访时起搏参数理想,无明显变化。

在三维标测系统全程指导下,2位术者合作完成,标测、起搏同时进行,可使希氏束起搏联合房室结消融可更加高效、安全、精准,进一步降低X线曝光量及手术时间,尤其对于高龄、心衰及心脏显著扩大的患者。

4.png

三维电解剖模型中的起搏电极及消融导管,消融导管标测到希氏束区,三维下进行希氏束电极的位置选择

5.png

经过主动脉逆行,标测小His电位,三维系统指导下,使消融位置远离希氏束电极固定位置


原文:

Sun YJ, Yu XH, Xiao XJ, Yin YM(通讯), Gao LJ, Zhang RF, Dai SY, Wang N, Zhang DD, Dong YX, Yang YZ, Xia YL(通讯). High-efficiency and workflow of His bundle pacing and atrioventricular node ablation guided by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system.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20 Sep 8. Online ahead of print. doi: 10.1111/pace.1406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介绍: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的全省唯一省级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美国心律协会(HRS)起搏和心电生理国际培训基地、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RT植入医师培训基地等,承担全国心律失常介入人才培训工作和任务。中心由心律失常一科和心律失常二科组成,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介入诊疗技术,每年完成各类心律失常介入治疗1000例以上。同时年植入起搏器、CRT/D、ICD等心脏植入器械500例以上。

阅读数: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