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2020 Online|高效抗栓新模式 TWILIGHT-CHINA研究结果公布

微信图片_20200704175725.jpg

CIT2020 Online第二期

2020.07.03-04

在冠脉介入治疗飞速发展的当下,与PCI相关的许多话题都会受到广泛关注,抗栓治疗更是其中热点。如何在保证抗栓效果的基础上,避免出血、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抗栓治疗的重点,也是广大心血管医师及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2020年7月3日,在CIT2020 Online第二期召开期间,“高效抗栓专题会”围绕抗栓治疗的优化策略、抗栓药物的更新、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等焦点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1.png

专题会议分为两场,上半场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徐波教授主持,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首先带来了TWILIGHT CHINA研究的最新结果。

韩雅玲:TWILIGHT CHINA:替格瑞洛单用可减少出血风险

韩雅玲院士首先介绍道,“PCI术后的缺血和出血风险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良好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应保证在缺血获益的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缩短PCI后阿司匹林的使用时间,长期使用一种强效P2Y12抑制剂,降低阿司匹林相关的出血风险是目前最受瞩目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之一”。

2.png

TWILGHT CHINA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在接受PCI且已完成3个月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治疗的高风险患者中,为期12个月的替格瑞洛单药治疗与DAPT(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相比,其临床相关出血结局是否有差别。

TWILGHT CHINA是TWILIGHT的亚组研究,在中国27家中心总共入选了1169例受试者,均为成功接受PCI,出院时接受了至少3个月的DAPT(阿司匹林加替格瑞洛)的高风险患者。此外入选受试者需要符合至少1项临床高危入选标准和至少1项血管造影高危入选标准。

3.png

TWILIGHT的全球招募情况

TWILGHT CHINA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平行对照设计,入组患者随机分配后分别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和替格瑞洛+安慰剂治疗。治疗12个月并进行标准治疗3个月后再进行相关不良事件的随访。

4.png

TWILGHT CHINA的试验设计

TWILGHT CHINA最终入组病例一般资料和手术情况组间差异并不显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中BARC2,3或5型出血的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用替格瑞洛(OR=0.56(0.31~0.99)),而两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或卒中的累积发生率组间差异并无意义。

5.jpg

TWILGHT CHINA研究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合并高危因素的PCI术后中国冠心病患者,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内没有发生出血或缺血之后单用替格瑞洛不仅可以减少出血风险而且并不会增加1年内的缺血风险。

微信截图_20200704175759.png

国际联动,分享高效抗栓前沿经验

在上半场的会议中,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张波教授讲解了替格瑞洛单药治疗的理论依据和循证医学证据,并分享了相关病例。

张波教授认为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的途径包括ADP及AA,是广谱的抗血小板机制,临床试验证据表明短期DAPT后采用替格瑞洛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高危出血患者PCI术后单用替格瑞洛也能达到很好的抗血小板。

6.png

张波教授:替格瑞洛单药治疗证据和机制解析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ominick J. Angiolillo教授介绍了替格瑞洛干预介入治疗后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无论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单用替格瑞洛在减少临床相关出血风险的同时并不会增加缺血性事件的发生。

7.png

Dominick J. Angiolillo:替格瑞洛联合联合阿司匹林干预介入治疗后糖尿病高危患者的相关研究

线上会议讨论热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连生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艺红教授均就几位专家的讲课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围绕高效抗栓从临床用药和作用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线上观众反响热烈,纷纷在线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8.png

下半场会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高传玉教授等共同主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传昶教授带来了“行PCI的ACS患者面临的血栓挑战及高效抗血小板策略”的报告。报告中李传昶教授阐释了行PCI的ACS患者面临三大高血栓风险挑战:已损斑块的持续致栓性、PCI术加重血栓风险、易损斑块的持续进展,并认为替格瑞洛快速、充分、可逆抑制血小板聚集,应作为ACS患者的首选。

9.png

李传昶教授:PCI的ACS患者高效抗血小板策略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拥军教授在大会上提出了基因检测指导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是否有意义的疑问。李拥军教授总结认为基因变异只是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其中一种因素,基因检测指导的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未降低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在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没有抵抗现象时,基因检测价值可能不大。

10.png

李拥军教授:是否通过基因检测指导P2Y12受体抑制剂选择?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史旭波教授同线上听众分享了慢性冠脉综合征(CCS)血栓挑战及抗血小板策略。他认为CCS与ACS动态发展,长期残余风险依然很高,抗栓治疗是减少CCS再发血栓事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进一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1.png

史旭波教授:慢性冠脉综合征血栓挑战及抗血小板策略

随着支架的改进、抗栓药物的更新,冠心病的血栓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与此同时,临床医生逐步开始重视抗栓治疗带来的出血问题。从循证研究证据来看,出血问题对患者长期预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也在寻找更加安全的治疗方式。

本次“高效抗栓专题会”的成功召开,相信会为之后的抗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微信图片_20200704175914.jpg

微信图片_20200704175917_副本.jpg

阅读数: 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