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见证医者的勇气与冷静 ——第三期逆向PCI研习社线上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1.jpg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逆行”见证的是坚强和无畏。

面对难以开通的CTO病变,“逆行”见证的是同样的勇气与冷静。

2020年6月20日,第三期逆向PCI研习社成功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采取全新线上学习的方式进行,发起人和首席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斌教授为学员们演示了一例难度颇高的CTO-PCI手术。接受手术的患者不同意外科搭桥手术,为保证患者生存质量,张斌教授从心内科的角度选择逆向PCI,尽管手术过程中多次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张斌教授沉着应对,大胆出击,在取得手术圆满成功的同时,也让广大学员看到了面对极其困难的病例时,“逆向者”应有的坚定与沉着。


导读

  • 中新连线,探讨先进的逆向PCI技术

  • 前沿解读,张斌教授详解逆向PCI潮流

  • 实战观摩,掌握逆向PCI操作要点

  • 攻略分享,悉心传授逆向PCI操作技巧精要


2.png

全新线上形式,首次海内外连线

成为更全面的术者,你必须掌握逆向技术

“我们为什么要做逆向PCI?”

课程刚刚开始,张斌教授就向大家抛出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每个PCI术者都应该学习逆向,只有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CTO-PCI成功率才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张斌教授指出,对于一些远端登陆区条件不好的患者,逆向PCI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CTO,保护好登陆区非常重要。

3.png

张斌教授解读近期热点

张斌教授介绍说,内膜下还是斑块下通过,谁有更好的远期疗效,是今年CTO SUMMIT点击率较高的话题,虽然从统计学上好像是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会持续关注其临床证据,对于术者而言,我们也确实应该做到对于技术的全盘掌握。

在张斌教授看来,学习掌握逆向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技术的更加全面,更重要的是逆向技术开通率高、手术时间短,有着更高的效率。

他表示,在中国,目前每年的PCI手术量已经达到上百万例。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2019年的PCI手术量已经达到了6667例,自己2019年的最高纪录是一天20个小时做了39台手术,其中包括18台CTO手术,在这18台CTO手术中,采用逆向技术开通的又占了一半(9台)。

张斌教授说,这样一种病人数量极多,医生手术量极大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与欧美、日本不同的道路,也就是要更好地体现“ESC”理念:E代表Efficient(效率);S代表Safe(安全),C代表Cheap(经济),而不能单纯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医生和患者都去吃大量的射线。

“现在CTO-PCI的手术成功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与体现医生奉献精神相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精进我们的技术。”张斌教授说道。

突遇困难,沉着冷静方能决胜于“方寸之地”

在实战病例的观摩中进行讨论学习,一直是逆向PCI研习社的一个学习传统。

在本次的研习活动中,张斌教授演示的是一例心功能较差的糖尿病病史患者,由于患者对外科手术接受度低,经与患者充分沟通后,为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张斌教授选择用逆向的方法,迎难而上,最终完成了这例挑战系数极高的病例。

4.png

张斌教授手术演示中

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痛1月”入院。该患者11年前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有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足。

入院时心脏彩超显示EF值只有50%,左室扩大(LVDD56mm),二尖瓣有重度的反流,三尖瓣也有反流,肺动脉压升高。

外院冠脉造影显示为LAD中段闭塞,LCX近段狭窄50%,OM开口狭窄90%,RCA近段弥漫性长病变,最狭窄处达95%,中段闭塞。左内乳动脉至LAD中段桥通畅,RCA尝试开通失败。

术前与患者讨论换瓣+搭桥的方案,患者没有接受。因此,为保证患者长期生活质量,最后决定先开通右冠,在治疗糖尿病足后再考虑做换瓣手术。

5.png

鸣金收兵,张斌教授术后进行总结

在总结回顾时,张斌教授指出,对于这一病例而言,难点并不在于通过侧枝循环,而在于患者心功能差,术者必须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术。

由于患者的基础条件较差,手术进行的比较艰苦。

“EF值50%,心功能只有40%患者,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患者的右冠有一个较好的侧枝循环,对逆向开通还是比较有利的,但搭桥后血管的退化比较厉害,中间一个小小的闭塞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张斌教授说,在做左冠旋支支架时,病人开始出现气促,在与各位专家进行充分讨论并慎重思考后,张斌教授为患者加装了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保证冠脉优先供血。

在钢丝进行到右冠时,再次出现困难,虽然不断调整手术策略,调整方向,仍然很难进入右冠。

“正向非常的不顺利,更重要的是病人的血压开始下降。”张斌教授拉出Amplatz指引导管后,重新更换导管,经反复尝试,但逆向导丝一直无法接近正向结构。

面对这一情形,张斌教授冷静应对,再次为患者进行造影,重新来做,选择了另一侧枝循环,最终取得了开通的成功。

“我觉得非常开心,不仅仅是手术获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患者的生存获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张斌教授说,自己没有想到病人的心功能会出这么大的问题,在突破这一障碍后,后面的工作就非常非常轻松了。

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面对手术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挑战,在场的专家与学员一边为张斌教授加油打气,一边也对术中张斌教授遭遇的困难进行讨论,在分享与探讨中交流经验,碰撞思想。

精益求精,在每一个细节中深入学习

“我们举办这个逆向PCI研习社就是希望能够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更深入地对逆向PCI进行深入探讨。”这是张斌教授对逆向PCI研习社的一个定位。

“逆向PCI研习社”一直致力于传播逆向PCI技术理念,通过实战化、小班制的培训模式,为众多对逆向PCI技术感兴趣的医生打开“进阶之门”,促进了跨区域的学术、技术交流。

受疫情影响,本期培训以线上形式进行。为了保证学习效果,研习社优化设计双机位摄像取景,希望能够精细展示手部操作,让学员及时准确跟上节奏,掌握全部操作要点。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增进对逆向介入技术的理解,逆向PCI研习社本次特别邀请了多位国内外CTO-PCI的高手前来助阵讲课并主持讨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李长岭教授、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张励庭教授分别为大家作了“如何选择我的逆向CTO-PCI病患”、“逆向技巧介入治疗的实施和策略”的讲课。

6.png

李长岭教授主题分享

李长岭教授指出,选择决定失败,既然选择逆向,就要了解患者的病变和一般情况。他从病变的因素和被他称为“逆向扳机点”等角度深入介绍自己的体会。

7.png

张励庭教授主题分享

张励庭教授则表示,在手术中如发现前向PCI成功机会低,应尽早启动逆向方案。他详细介绍了逆向PCI的评估、手术的基本步骤、基本策略,以及如何合理应用Reverse CART技术等。

在经验分享环节,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Aaron Wong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大家畅谈了自己在开展逆向PCI中的宝贵经验。

8.png

Aaron Wong教授主题分享

Aaron Wong教授介绍了逆向PCI的进阶步骤,并对操作中的一些细节把控进行了详细说明。

9.png

李悦教授主题分享

李悦教授则重点介绍了并发症的避免及管理,他指出,各种技术的开展都有相应的技巧,使用不同器械时会对操作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想当然地把一种器械上积累起来的经验用到另一种器械中来。对于血栓病变的处理,李悦教授还分享了他创新发明的血栓抽吸导管辅助的twist wire远端取栓技巧,以及使用Finecross+3.0可吸收缝线的栓堵技术,来解决侧枝破裂的并发症。

10.png

与会学员积极讨论

本次研习班共有6位学员参加交流学习。“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侧枝如何选择?” “导丝通过侧枝循环前要注意哪些要点?”从培训开始,到张斌教授的整个手术过程中,他们都积极踊跃地就自己的问题向嘉宾进行请教,并提出自己的理解。

与会学员均表示,张斌教授拿出这样一个高难度病例进行演示,尽管惊险不断,但整个应对处理过程都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特别是即使面临困难和危险,他也始终坚持自己倡导的“ESC”理念,为自己更好掌握逆向PCI技术上了生动的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转播受到了很多逆向PCI爱好者的关注,不少网友在观战过程中也不断支招或提问。

“Aaron boss,svg我可能会尝试,但不会是首选。”

“导丝在svg,调进不了rca远端吗?”

“为什么不先做lcx的桥血管?”

……

一条条留言,看得出无论是导管室内还是手机电脑前,大家都是同样的高度紧张,同样的积极参与。

虽然受疫情影响,大家不能相聚一堂,但演示、讨论、复盘,传道、授业、解惑,研习社的每个环节都同在线下一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张斌教授表示,他希望能够将这种深入交流的小班培训坚持下去,每年都能开展几期,让更多的逆向PCI爱好者都能得到快速提高。

阅读数: 667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