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0 | 从病例出发,谈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自1977年成功完成的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以来,冠脉介入治疗已实现飞速发展。尤其是药物支架的问世使得越来越多的复杂冠脉病变得到治疗,如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CTO病变等。本次eNCF2020大会邀请多位知名教授,从实例出发,以丰富的经验细致讲解了多种复杂病变的处理对策。

1.png

本次会议由贾大林教授、庞文跃教授、贺玉泉教授、张文琪教授、孙志奇教授、董海教授共同担任主持,邀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孙兆青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波教授尹达教授、吉林市中心医院李双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亮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刘炳辰教授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斌教授担任讲者。

2.png

兆青教授带来《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策略与技术》主题报道,首先剖析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特点,并结合目前的临床证据,讲述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处理策略及原则。孙教授在会议上指出以下原则:1.Simple maybe better 2.Provisional Stenting可能会降低远期的全因死亡 3.简单分叉病变选择简单术式较好,复杂分叉病变选择复杂术式较好 4.单支架术注意POT和分支保护 5.双支架术式中,DK-Crush优选,注意最终对吻 6.腔内影像学可以改善预后。

3.png

波教授带来《急诊PCI导丝通过困难怎么办》。重点围绕如何处理导丝通过困难,急诊PCI中导丝无法通过的类型主要有:导丝无法进入、导丝通过困难以及导丝进入假腔。张波教授以具体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应对这三种情况的操作要点。手术时若找不到入口而导致无法进入,应反复阅片,可通过“芝麻开门”技术尝试。对于慢性狭窄基础上急性闭塞,建议使用微导管辅助下Fielder XT系列导丝尝试开通,极端情况下可尝试Gaia、Pilot、Conquest系列导丝。若不慎出现夹层,尽快将软导丝送入远端,支架应由远至近植入。

4.png

李双斌教授带来《OCT在钙化病变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几幅图像介绍了不同类型斑块在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中的显像特点,接着指出 OCT相比于冠脉造影在评价钙化病变方面独特的优势。通过一幅幅图像的讲解,李教授为我们推开了OCT技术的大门,让我们了解了何时倾向使用后扩/球囊扩张,何时应该使用旋磨或激光消融术。

5.png

尹达教授带来《严重钙化病变治疗要点》,指出,严重钙化病变是介入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其常导致支架植入后发生膨胀不良、贴壁不良等并发症。尹达教授指出,在这类患者中,应重视其术前评估,合理使用CTA、IVUS、OCT等技术。若发现严重钙化,应首先考虑主动旋磨。伴有严重偏心钙化结节、冠脉预取、严重成角病变,旋磨时合理选择磨头大小、注重手法轻柔、分段旋磨、选择适当的转速、控制旋磨的范围、保持磨头与钙化成分适度的接触时间。选择适当支撑力的导管,并合理应用激光、超声波等其他治疗手段。

6.png

郭亮教授讲述了《冠脉旋磨术的并发症与处理》。冠脉内旋磨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冠状动脉痉挛、慢血流/无复流、冠状动脉夹层、旋磨头嵌顿、旋磨导丝断裂及穿孔。尹教授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于这些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有了清晰的认识。

7.png

刘炳辰教授带来《如何做好钙化病变的预处理》。刘炳辰教授从钙化病变的预处理为我们进行了讲解。做好了预处理,能增加支架输入的成功率,获得满意的支架膨胀,坚守支架内血栓及再狭窄。刘教授提醒,预处理不充分一定不要盲目植入支架,同时充分利用腔内影像学评估。

8.png

王斌教授带来《IVUS指导治疗无残端CTO病变》主题报道。尽管冠状动脉介入器械及技术已有极大改进,但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 ) 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对于无残端且有分支的CTO,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CI的开通率低,主要原因有术者难以判断CTO近端入口以及导丝容易滑入边支。针对这种情况,王斌教授指出:IVUS在导丝进入无残端CTO近端纤维帽有良好指导作用,首选导丝为CTO专用导丝。另外,即使在IVUS指导下,导丝仍可能进入内膜下,需应用平行导丝技术、逆向导丝技术、重回真腔技术作为补充,完成介入操作。

阅读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