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0 | 全科医师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大讲堂(ACS专场)

为提高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或心血管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能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民健康守门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生心血管疾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简称“全心提升”项目)第52期培训登陆eNCF。“全心提升项目”已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培训医生1万余人,该项目为全科医师或基层心血管医生带来了非常需要和最实用的诊疗规范和技术知识。本次“全心提升”专场于6月11日中午首先进行“ACS专场”,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黄岚教授以及北部战区总医院王耿教授担任主席,大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韩雅玲院士、北京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杨跃进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黄岚教授担任讲者,深入浅出地讲授了ACS诊治策略。

1.png

1.韩雅玲院士——《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分层和防治》

2.png

会议伊始,韩雅玲院士向广大线上医务人员分享了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分型和防治原则。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机制、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的主要辅助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针对2019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进行了解读,表示该指南将稳定冠心病更名为CCS,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即“稳定冠心病”其实并不意味着永久稳定!通过危险因素控制、改善生活方式、坚持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接受适当的血运重建等,可进一步降低CCS患者的事件风险。韩雅玲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全科医师带来最需要和最实用的诊疗规范和技术知识。

2.杨跃进教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溶栓及转运治疗》

3.png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杨跃进教授以“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溶栓及转运治疗”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使用科学而生动的语言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定义、诊断及评估、救治要点、溶栓及转运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心肌总缺血时间(胸痛发作开始→恢复有效心肌再灌注)决定STEMI的梗死面积和预后,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

3.陈绍良教授——《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4.jpg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做了精彩报告,详细讲解了NSTEMI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介入治疗中优化转运、及早手术、抗栓优选新型ADP受体抑制剂,还有房颤相关抗血小板治疗及二级预防等。指出NSTEMI患者症状多种多样,医生应综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信息,作出诊断并评估患者短期缺血及出血风险情况;强调了高敏肌钙蛋白检测在诊断中的作用;进一步细化了侵入治疗危险分层,对于极高危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高危患者应在24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中危患者在72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可通过多标记物策略和危险分层评估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预后,并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转运策略以及介入时机的选择。

4.黄岚教授——《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何规避误诊漏诊风险》

5.jpg

来自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黄岚教授,就“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何规避误诊漏诊风险”做了精彩报告,期间分享了很多临床实践经验,多次引用临床常见病例来讲解课件的专业内容,确保来自不同级别的全科医师能理解吸收基础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指出:胸痛的病因十分复杂,在诊断过程中应尽早对疾病进行评估;诊断思路应先高危,对于高危患者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应该首先稳定生命体征,做到先救命,后诊病;要动态、严密地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要重复检查及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阅读数: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