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0 | CSC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论坛(1)召开

“随着我国人民庞大的医疗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疾病防控意识的逐步增长的,心血管领域的自主创新得到了发展,众多的科技成果正在转化为临床应用,因此为更多的患者及医疗单位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及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总体上提高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自主创新意义更加深远。我们要跟随精彩和闪光的创新思想,从而帮助大家开拓创新思路,更多的参与创新与创造,不断取得新成绩。” 这是6月10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论坛期间,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大会主席、北部战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致辞内容。

1.jpg

目前我国心血管自主创新领域的研发迅速,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创新,本论坛从08:55-16:10,集结了在心血管专业的著名专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器质性心脏疾病、起搏电生理、人工智能领域等学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血管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进行全面阐述,讲课内容理论联系实战,包含了一批成功申报了新发明和新专利的专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思路形成做一详细的讲解。

2.jpg

本次会议邀请了一众心血管领域的专家,由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士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成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勇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英教授组成了主席团并主持了第一节会议讨论;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冯新恒、北部战区总医院刘海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彭宇程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小青教授和北部战区总医院王忠超教授担任主席并共同主持了第二节会议讨论。


在第一节会议中,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孔祥清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孙景阳教授、北部战区总医院于海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晶教授做主题演讲。

3.jpg

孔祥清教授分享 “医疗创新方法”《不仅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演讲。孔祥清教授表示,我们遇到了医疗创新的好时代,要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出了医疗创新的基本要素“三驾马车”。医生是创新的驱动力量,而“埋头苦干”是创新工作的基石,从启动、应用至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条艰苦的道路。孔教授分享了自己关于创新的心得体会,我们要科学严密的验证假设,明确政策法规,在细节中学会琢磨,明确优势,充满创新信心。职务发明、无捷径思想、坚强毅力、懂得分享是“抬头看路”的四个重要精神。孔教授的演讲引发了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其中韩雅玲院士指出,中华民族原创的至关重要,孔教授关于为什么要创新,如何能更好的创新做出了重要的诠释。

4.jpg

孙景阳教授详细介绍了心脏与血管急重伤病野战快速微创介入救治方舱,是一种大型医疗急救装备,可实现心脏与血管急重伤病野战快速微创介入治疗。2008年开始由韩雅玲院士带领的团队进行探索和研发的成果,大大的缩短了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时间。该方舱的结构设计及特点:展开迅速、机动灵活、适应性强。介入设备如综合手术床、车载血管造影机、车载氧气瓶等设备一应俱全。此方舱的移动介入手术功能,填补了我国野外救援功能的空白,手术成功率达到100%。

5.jpg

于海波教授分享关于“起搏患者在线”经验。“起搏患者在线”是一个微信公众随访平台,此平台响应了 “网络”+“医疗”相结合的要求,以“医患沟通、患者关爱”为主线,实现远程且持续全程器械监测管理,从而实现术后教育及科研数据整理。截至现在共有3000余名患者通过此平台进行管理。2016年依托于“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此平台应运而生,且功能逐渐多样。主要包括:医患交流;医患学习;科研数据;常用功能包括:患者乐园;推送心脏疾病知识;医学的小知识;常见术后问答功能;图文咨询,随时交流;问卷调查(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等);手术及术后详细信息;患者教育;预约随访;收集数据等;在未来真正的智慧管理将是远程起搏器监测及网络医患沟通平台相结合。

6.jpg

黄晶教授在介绍颈动脉体干预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时表示,颈动脉体与化学感受关系密切,是呼吸运动调节的重要感受器。近年来研究其与人体机能活动的关系,甚至包括对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的影响。在病理状态下,其通过嘌呤类递质对P2X3受体的作用,对交感持续状态产生影响。早期的干预方法是直接切除单侧颈动脉体,发现虽然对生活质量积分改善,但对心功能改善无优势。2015年始黄教授带领团队开始进行相关试验,结果显示颈动脉体可能参与高血压、心衰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临床干预研究的新靶点;药物调低异常增高的颈动脉体可能是有效的干预方式,但缺乏器官靶向性;低强度聚焦超声基因释放技术可能提供无创、靶向和定量的颈动脉体调低策略。


在第二节会议中,邀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悦教授、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孙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董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范力宏教授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

7.jpg

李悦教授首先进行了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创新与发明的经验分享,通过实际病例详尽的讲解了双导丝切割技术方法及其适应症;冠状动脉远端小血管及心外膜侧枝穿孔栓堵器械及方法;子导管血栓抽吸技术及血栓抽吸导管辅助twist wire技术;克服支架定位中严重位移-漂浮导丝球囊技术;开口支架后扩张新术式-PAT技术;新的功能学测算方法等。

8.jpg

孙伟教授的演讲针对于NOYA可调式心房间分流系统治疗。他指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已成为心衰治疗的重要部分,而心衰治疗的“金三角”及最新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pEF治疗效果有限,且CRT及LVAD相关器械治疗的适应症也非HFpEF。由我国医生自主研发的NOYA系统通过射频的作用,人为形成房间隔缺损,代偿特性来缓和左心系统的压力负荷,采用非植入性的方式,不留下任何植入物,降低永久植入物的相关风险。FIM研究结果:射频心房分流术是一项安全的介入手术;短期随访显示心房分流术对于慢性心衰尤其是HFpEF患者的左心房压力和BNP具有较好的较低作用;心房分流术的长期疗效进而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9.jpg

董鹏教授用自己的器械研发经历分享了冠脉介入医生如何进行器械研发,从导管的设计及改进、研发双腔超声导管到新冠疫情期间无线听诊器等十余项创新发明。实践出真知,从临床中寻找痛点,从中思考创新的解决方案,用创新的精神推动医学发展。

10.jpg

周达新教授介绍了Valveclamp治疗MR的临床进展,全球首创术式ValveClamp,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二尖瓣夹合器,于2018年7月在我国首次临床成功。其优点为操作步骤简单、瓣叶捕捉方便灵活,捕获范围更广。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此术式对二尖瓣反流显著改善,效果明显,目前手术成功率高达100%。

11.jpg

范力宏教授针对局部冷冻疗法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行分享。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急剧攀升,多数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刺激棕色脂肪改善胰岛抵抗成为代谢研究热点,而寒冷时激活棕色脂肪的经典手段,但国外的冷冻治疗方法难以在临床上推广。2016年开始,我国自主研发设计了一款可以局部寒冷刺激棕色脂肪的可穿脱马甲,经临床试验结果看出,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糖代谢得以纠正,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回归正常,胰岛细胞功能恢复。糖尿病前期病人,胰岛功能恢复,且无不良反应如。

总结

通过对本次会议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临床医生开阔创新思路,更多的参与创新与发明。会议的学术内容既有创新性又有实用性,为临床医生的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阅读数: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