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红绿灯|ICD-三十年心慌终结者

“医生,我这心慌了三十多年的老毛病好多啦!”72岁的杨大爷兴奋地告诉高主任,高主任倍感欣慰地同时,杨大爷的治疗历程也让高主任陷入了回忆。

三十年心慌挥之不去

72岁的杨大爷,在三十年前突然出现了心慌胸闷的毛病,只是病情一直间歇性发作,杨大爷并没有太在意。自2019年1月起,杨大爷突然自觉病情加重,心悸、胸闷发作较前频繁,发作时心率160-180bpm,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3天,伴日间活动耐量下降日常活动即感乏力、气短夜间平卧喘憋较前明显,坐起后5-10分钟可缓解。病情的反复不断,令杨大爷忐忑不安,2019年2月去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就诊。

患者诊断

男,72岁, 检查ECG:房颤,HR130bpm,未见明显ST-T改变;患者否认胸痛、黑蒙、晕厥、双下肢水肿等。

Holter:持续性房颤,总心搏数15.8万,室性早搏7290次,可见非持续性室速,其中2阵室速HR›100bpm,QRS波形态不定,尖端围绕等电位线扭转。ECHO:双房增大,EF35%。NT-ProBNP 3824ng/L; CTA:排除严重阻塞性冠脉病变。随后患者出现下肢动脉栓塞,急诊行取栓术。TEE:左心耳血栓。经抗凝、控制心室率及利尿治疗后症状好转,安静时心室率控制在85次/分左右,BNP 224ng/L。

诊断小结:

1.持续性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持续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可能)

2.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3. 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治疗方案

1.jpg

高主任当机立断,随即给患者植入美敦力Evera单腔ICD,并给予地高辛0.125mg、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厄贝沙坦150mg及利伐沙班20mg 每日一次治疗,拟左心耳血栓溶解后电转复或消融房颤。

远程随访-病情波澜起伏

2.jpg

MyCareLink-24950

患者出院后,高主任发现,ICD远程传输系统MyCareLink-24950的大部分记录到NSVT事件,并且次数逐渐增多(见图一):

3.png

图一 远程传输列表

远程工程师分析:每次NSVT事件都类似,分析其中2019-6-1事件最多的一次传输,事件列表显示NSVT持续时间都很短,1-4s。(见图二)

4.png

图二 事件列表

进一步分析事件详细腔内心电图,心室率离散、心室波形与平时(Current EGM)没有太大区别,与远程曾经记录到的室早形态(见图四)相比也大不相同,判断这些NSVT事件均为房颤快下传导致心率进入VT诊断频率(见图三),同时心率分布图也显示该患者心室率整体偏快(见图五)。根据2019年远程随访专家共识,定义为黄色事件,建议临床进行下一步处理。

5.png

6.png

图三 详细腔内图报告

7.png

图四 2019年3月的传输记录到室早事件

8.png

图五 心率分布直方图

ICD-安心守护

考虑事件全部为房颤快速下传,因未满足VT NID标准,未启动stability及wavelet的鉴别诊断,仅标注为NSVT;高主任电话通知患者门诊随诊,给予滴定倍他乐克剂量至142.5mg+地尔硫卓90mg+地高辛 0.125mg,每日一次,因复查左心耳血栓仍在,改为华法林抗凝。

随后的远程传输仍然记录到NSVT事件,但进一步查看Cardiac Compass报告(见图六)可清楚的得知:自上次药物调整以后NSVT事件逐渐下降,到八月初的时候已经降为0,相应的日夜间心率也明显下降。定义为白色事件,继续远程观察。

9.png

图六 cardiac compass报告

疫情期间患者管理

2020年3月1日,远程随访平台自动上传了一次患者的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得知患者自2019年9月心室率得到很好地药物控制后,近半年的时间无任何室性心率失常事件。4月病患随访复诊后,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伴随着大爷三十多年的心慌毛病,就这样被ICD成功化解了。

10.png

微信图片_20200607143806.png

讨论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术后的长期随访对患者的疾病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ICD患者,术后病情进展需长期监测,放电后参数调整需及时评估。但国内现有的医疗资源有限,很多患者难以按照要求长期固定到医院随访。近年来具有无线数据传输功能的 CIED使远程随访成为现实。

CONNECT研究²结果显示,RM(远程监测)较传统IPE(诊室随诊)显著缩短从发现临床事件至采取临床决策的时间(4.6d vs.22.0 d,P<0.001),从而显著缩短住院治疗的天数(3.2 dvs.4.3d,P=0.002)。2014年发布的IN-TIME研究将664例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随机分配至RM组与常规IPE组,RM组心衰加重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 IPE组(18.9%对27.2%,P=0.013),全因死亡率亦显著降低(3.4%对8.7%,P=0.004)³。2015年发布的EFFECT研究⁴显示RM可显著降低植入ICD(包括CRT-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住院的年发生率(15%/年vs.27%/年,OR=0.55,P<0.001)。

远程技术能够尽早精确诊断心律失常事件,尤其是无症状患者,从而指导临床处理。如本例患者,远程技术及时反映患者NSVT控制情况,提供信息并引导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ICD不治疗、误治疗及患者心功能恶化。

基于多项临床观察及研究结果,2015年美国心律学会(HRS)《心血管植入型电子设备远程询问与监测专家共识》⁶推荐远程技术应作为CIED植入的必要随访内容,从而尽早对电极故障、心律失常事件干预,减少不适当治疗及及时对无症状房颤诊断治疗(表一)。国内也于2019年制定了CIED远程技术专家共识,做出类似的推荐。⁷

11.png

表一 HRS专家共识对于植入CIED的远程监测的推荐


参考文献:

1. Varma N, et al. Superiority of automatic remote monitoring compared with in-person evaluation for scheduled ICD follow-up in the TRUST trial—testing execu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Eur Heart J 2014;35:1345-1352.3. 

2. Crossley G, et al. The CONNECT (Clinical Evaluation of Remote Notification to Reduce Time to Clinical Decision) trial: the value of wireless remote monitoring with automatic clinician alerts. J Am Coll Cardiol 2011;57:1181-1189.

3. Hindricks G, et al. Implant-based multiparameter tele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N-TIM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14;384:583-590.


4. Simone A,et al. Remote monitoring improves outcome after ICD implant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EFFECT) study. Europace,2015,17 (8):1267-1275.

5. Glotzer TV,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atrial tachyarrhythmia burden from implantable device diagnostics and stroke risk: the TRENDS study.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09; 2: 474-480.

6. David Slotwiner, et al. HR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remote interrogation and monitoring for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Heart Rhythm 2015; 12:e69-e100

7. 黄德嘉等。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随访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 23(3);187-196

阅读数: 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