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 2020 | 从沉寂到新生:RDN降压的临床新探索

1.jpg

门诊:牛祥

本文由门诊编辑团队原创供稿

导读

2020年5月28日,云上东方——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首日,RDN专场——“从沉寂到新生:RDN降压的临床新探索”顺利举办。本次RDN专场主题讨论,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王伟民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台大医院王宗道教授,马来西亚沙捞越州心脏中心Alan Fong教授等担任嘉宾,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建军教授担任主持。

2.png

彭建军教授在会议开场致辞中表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一千多万患者因高血压死亡,作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技术,RDN一经出世便受到广泛关注,早期外科临床试验证实了RDN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由于HTN-3研究的阴性结果使RDN陷入了低谷;然而,近期发布的系列研究结果,使RDN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回首:RDN技术发展史

3.png

会议伊始,王伟民教授首先与线上的同道共同回顾了RDN技术的发展史。RDN作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替代药物治疗高血压,对于药物治疗患者血压控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SYMPLICITY HTN-1是一项小样本研究,结果显示RDN术后血压显著且持续降低三年;SYMPLICITY HTN-2作为一项RCT研究,未设置双盲,结果显示RDN术后诊室血压与单纯药物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变化;SYMPLICITY HTN-3研究设置了假手术组,结果显示RDN达到安全性终点,但没有达到有效性终点,6个月时的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该研究中对照组血压也出现了较大变化,试验设计存在缺陷,重要的变量因素未被控制。

今年ACC公布的SPYRAL HTN-OFF MED PIVOTAL关键试验,是一项随机、假手术对照试验,RDN术中不仅对主支血管进行了消融,同时也对分支血管进行了消融。研究结果显示,1个月至3个月未发生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3个月时,RDN治疗组24小时动态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RDN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治疗效果持续24小时,并且这种获益是独立于药物依从性因素以外。期待未来SPYRAL HTN-ON MED研究结果的发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证据。

讨论:RDN的临床应用前景

4.png

精彩的演讲结束后,与会各位专家结合演讲内容,围绕RDN的临床应用前景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罗建方教授认为SPYRAL HTN-OFF MED研究结果的发布,证明了RDN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对于服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而言,RDN这种一劳永逸的治疗方式值得期待,但RDN对患者远期预后的效果还是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循证证据。

王伟民教授指出,SPYRAL HTN-OFF MED研究与以往的RDN相关临床研究有所不同,首先,SPYRAL HTN-OFF MED研究不仅纳入了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的患者,同时也纳入了更多年轻肥胖患者;其次,SPYRAL HTN-OFF MED研究主要纳入患者为未服降压药,或停止服药患者,排除了降压药物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后,RDN技术进行了改进,SPYRAL HTN-OFF MED研究使用新型消融导管,同时也对肾动脉分支进行了消融。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才促使SPYRAL HTN-OFF MED研究得到如此优异的结果。

孙宁玲教授表示,如果RDN技术进入临床,对于我国高血压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RDN相关的早期临床研究全部基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而SPYRAL HTN-OFF MED研究的入组人群更广泛,因此具有更广泛的临床意义。其次,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其中年轻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也很高,此类人群服药依从性不佳,且常伴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极易导致靶器官损伤事件的发生,RDN可能更适合这类年轻患者。最后,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虽然RDN治疗的费用较高,但相较于长期服药,甚至于发生因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伤后再进行治疗的费用而言,是更为经济的选择。因此,不仅仅是针对难治性高血压,RDN对于一些合适的患者也同样可以使用,特别是服药依从性不佳,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带来更多证据。

实践:台湾地区RDN共识解读及经验分享

5.png

在精彩的讨论之后,王宗道教授为线上同道详细解读了台湾地区RDN共识,该共识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师在使用RDN技术时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1. 适合RDN的患者有哪些?2. 如何合理进行RDN术前及术后的评估?

在选择患者方面应遵循“RDN i2”原则,即:1. 服用最大耐受剂量的降血压药物治疗一个月后,血压仍不能控制;2. 存在靶器官损伤或心脑血管疾病;3. 患者偏好及服药依从性;4. 使用降压药物存在不良反应;5. 降压治疗持续三个月以上但血压仍未控制或不可逆原因,如肾脏实质疾病。

在RDN术前准备方面,临床医师则要遵循:“RAS”原则,即1. 术前筛查继发性高血压或接受高血压治疗三个月以上的患者;2. 动态血压检测,符合RDN手术条件;3. 肾脏CT/MR,需要符合解剖学条件。最后,王宗道教授表示,RDN的真实世界注册研究显示,东亚人群可能更适合RDN治疗,希望未来RDN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讨论:实现RDN患者受益最大化的临床策略

6.png

在王宗道教授精彩的讲座之后,围绕如何使RDN患者获益最大化,与会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讨论。

罗建方教授提出,RDN是一项很好的技术,SPYRAL HTN-OFF MED研究纳入了众多非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这类患者在中国更为普遍,但此类患者是否适合RDN还需要遵循患者意愿。此外,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而言,使用RDN是否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对于这些患者使用RDN的远期预后,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针对罗建方教授的提问,王宗道教授表示,基于当前开展的RDN相关临床研究,RDN治疗的短期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强调全面消融,即对肾动脉分支交感神经进行更为全面的消融,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水平。虽然对肾动脉分支交感神经消融会增加消融点,但目前临床中并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事件。未来我们更需要一个可即时评估消融是否完全的检验方式,可以明确如何消融能更大幅度降低患者血压。

Alan Fong教授表示,目前马来西亚已开展RDN技术,并且严格遵循转诊流程,首先由初级保健医师、次级保健医师或任何科别医师将需要进行RDN治疗的患者转诊至心脏专科医师处进行严格筛查,对需要进行RDN治疗的患者进行筛查后,由心脏专科医师进行RDN手术。

总结

在与会专家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中,本次RDN专场逐渐走入尾声。RDN作为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技术,从沉寂走向新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RDN也将积累更多的循证证据,为广大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全新选择。

7.png

阅读数: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