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 2019 | 心脏病重点研究梳理系列-心力衰竭

序言

在过去的一年带来了许多有关心力衰竭的新概念,也涌现了许多关于心力衰竭的本质、治疗和预后的大量数据,这些革新的步伐正在加快,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十年中会有更多的令人兴奋的突破。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延缓或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心衰进展的能力。因此,人们的注意力正逐渐开始转向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干预。譬如,2型糖尿病(T2DM)或冠心病(CAD)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血浆利钠肽浓度升高,则提示存在心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但是如果采用钠尿肽作为一个简单的心力衰竭的“通用定义”,虽然有助于心衰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然而患病率和医疗服务需求将会大幅度增加。

流行病学和预防

在心脏病学中,“预防”一词常被用来指推迟疾病的发生,换句话说即为“拖延”。认识到”预防”和“拖延”之间的区别非常重要,否则会在制定将来的医疗需求和成本时出现问题。老年人存在更多的并发症,会使疾病的管理变得更为复杂,但也可能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干预机会;因此,管理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自英国的一份关于心力衰竭的详细报告显示,心衰的中位发病年龄已上升至约80岁,这主要归功于对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危险因素干预的改善以及心肌梗死治疗水平的提升。遗憾的是,这一报告中没有提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据。英国初级保健诊断路径的分析也显示,这项关键的指标往往也没有查。此外其他国家的类似数据的需求也非常迫切。最近发表的几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大型临床试验的分析有助于在各国之间比较心力衰竭的人口统计学、病因学和管理现状。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是有效的降压药物,可以改善LVEF降低(HFrEF)和保留(HFpEF) 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目前有研究致力于观察MRA是否能够对其他潜在的促进心力衰竭进展的因素产生作用,譬如炎症和纤维化。

在一项对英国生物样本库367 703名参与者的分析表明,肥胖的遗传倾向与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升高有关。然而,该分析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仅为1%(4803例),并且诊断标准不健全,风险增加幅度不大(OR 1.22; 95% CI 1.06 - 1.41)。对这一人群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心肺康复与未来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一项对瑞典4403例考虑进行减肥手术的人群随访22年的研究发现,2003例接受减肥手术(体重减轻25-35公斤;术后1年BMI 32 kg/m2)的受试者中有188 (9%)例出现心力衰竭,而2030例未接受手术(1年后BMI 40 kg/m2)的受试者中有266(13%)例出现心力衰竭。尽管这些数据表明肥胖和患心力衰竭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其实肥胖本身也有可能引发类似的症状。一旦心力衰竭发生,肥胖的患者死亡率较低,但这也可能反映的是早期诊断的作用而并非是因为肥胖具有保护作用。我们需要有效干预肥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证明减肥是否改善症状(有可能)和临床结果(不确定)。

一份来自“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ARIC)研究的报告证实了流感与心力衰竭住院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指南中对接种流感疫苗的推荐。有一项相关的RCT正在进行中。妇女健康倡议激素治疗试验将27374名女性随机分组接受不同的激素替代治疗,其延长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8.9年)的结果显示,这类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衰的发生没有影响(包括HFrEF和HFpEF)。ISCHEMIA试验(在2019年美国心脏协会上发表)比较了早期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主要是经皮)和保守治疗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部分患者有轻度心衰和/或LVEF降低的症状)作用,结果发现血运重建并没有降低心肌梗死或死亡的风险,但中风的风险增加了近四倍,而且在4年的随访中并没有减少新发心衰的发生率。

诊断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提出了一种新的诊断HFpEF的评分系统。它的实用价值尚有待证实。目前,首选的还是更为简单的方法。

充血

充血是失代偿性心衰的核心。长期以来,一直应用影像学检查来识别心房和静脉系统的扩张,即血流动力学的充血,利钠肽是其有效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影像学检查也可以用于发现组织充血,组织充血可能与生物标志物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增加相关。影像学和生物标志物的结合对心衰诊断既敏感又特异,是判断充血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标志,也是成功治疗的潜在靶点。影像学检查仍然是确定心力衰竭病因的首选方法。如果充血是心衰治疗的核心,那么相应地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更有效的(利尿剂)干预(乙酰唑胺)应该能够改善预后。

年龄和预后

对大型初级保健数据库的分析表明,不管是80岁以上及以下的新发心衰患者,其心血管(CV)预后在2002年至2014年之间得到了显著改善(HR:0.73;95%CI 0.68–0.80)。然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CV死亡率的下降完全被非CV死亡率的增加所抵消。换句话说,治疗改变了老年患者的死亡方式,但并未改变整体死亡率。遗憾的是,研究缺少关于LVEF的信息。许多患者也可能是HFpEF,因此,要将CV死亡率的降低完全归因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应谨慎。对调查和注册数据的系统回顾还表明,心力衰竭的预后已有改善。结局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年龄和治疗中在心脏病方面的投入。衰弱指数代表生物学年龄而不是生理学年龄,可能是致残和死亡的更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HFrEF的治疗指南未按年龄区分。瑞典心力衰竭注册研究发现,在年龄大于80岁的HFrEF患者中应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死亡率。但是,这种观察性关联在除治疗效果外还可有许多其他解释。对MRA的三个RCT(RALES,EMPHASIS和TOPCAT-Americas)研究的数据荟萃分析表明,对于75岁以上HFrEF的患者,MRA使死亡率降低了约25%(约25%);但对于HFpEF的获益尚不确定

心力衰竭表型的多样性

精准医疗要求对患者进行准确分类,以提供更多治疗信息。例如,对于肿瘤学,分类的标准集中在遗传基因,肿瘤位置,和扩散情况。但是,心力衰竭是一种多系统功能的紊乱,临床情况更加复杂。

目前,关于心力衰竭的分类标准包括充血的严重程度(根据症状、体征、血液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CAD、心率和节律、QRS间期、血压、血清钾浓度、肾功能情况、缺铁的指数、二尖瓣返流程度,浸润性心肌疾病(如淀粉样变性)和心室表型。尽管对心衰的最佳管理(除了极少数的例外),仅需要少量的信息,但这仍然会产生许多心衰的亚群,对不同的亚群治疗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每一种新治疗方法的引入,心衰亚群的数量将呈指数增长。尽管有多种可选的干预手段,精确医学在心力衰竭中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个与治疗相关的心衰分类是根据LVEF,它是左心室(LV)扩张的替代指标。在1980年代以前,只有非常专业中心具备能获取评价心功能指标的能力。那个年代的临床试验主要依靠胸部x光片而不是超声心动图来对心力衰竭进行诊断。其后,诸如SOLVD, MERIT, 和CHARM等试验都将LVEF减低作为纳入标准,这些试验的成功促使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采用LVEF<40%作为的hfref的标准定义。lvef≥40%被定义为hfpef,其中包括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正常(hfnef)甚至超常(hfsnef)>350 000个定期收集的超声心动图的分析表明,无论患者是否诊断为心衰,LVEF 60 - 65%时风险最低。有趣的是,>70%的LVEF与30-40%的LVEF的风险相似。

2016年的ESC指南引入了HFmrEF的概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由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精确性不高,无法在10%范围内可靠的区分两个LVEF测量值。在HFrEF和HFnEF之间创建缓冲区意味着患者被错误分类的可能性会降低。这一创新性的概念意味着,一项HFpEF试验不能仅根据研究对象在LVEF 40-49%中的疗效,就称其对所有LVEF >40%的患者都有益。其次,HFmrEF的概念的引入挑战了LVEF<40%作为HFrEF的正确阈值的惯例。2016年ESC指南之后的一些分析表明,LVEF <50%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与LVEF <40%的患者相似。然而,这种结果可能反映了HFmrEF的狂热支持者的证实性偏见(表1)。从整体上看,证据并不那么一致,特别是如果死亡率被视为一个关键结果时。将来许多试验将可能同时包括HFrEF和HFmrEF的患者,甚至有些试验将包括HFmrEF、HFnEF和HFsnEF,但NT-proBNP应常规用于风险分层,并排除那些从药物治疗中获益甚微的低风险患者。假设我们继续使用LVEF对患者进行分类,那么主要的问题是诊断阈值应该设为多少。对于HFrEF来说,不同的试验间也差异巨大,如COPERNICUS研究中,LVEF<25%,MADIT-II研究中,LVEF<30%和RAFT研究中LVEF< 35-40%等。对于HFpEF, LVEF通常设置为>40%或>45%,没有上限。最近的试验分析表明,对于NT-proBNP升高的患者,HFmrEF的LVEF上限应该提高到55%甚至60%,但目前这似乎还为时过早,除非多个干预措施和临床终点的一致性得到证明,以及LVEF的测量精度得到提高。

在一项关于HFpEF和肺动脉高压的大型临床观察性研究中,发现右心室功能障碍的进展(而非左心室功能不全),与房颤的发生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相关。尽管右心室功能障碍是一种强有力的预后标志物,但目前很少有关注右心室功能障碍的试验。

心房纤颤

约三分之一的门诊患者,尤其是那些HFpEF患者,以及超过半数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AF,即使在校正了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后,AF仍与不良预后相关。关于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管理的最佳策略究竟是控制心室率还是恢复窦性心律,其争论仍在继续。在临床实践中,治疗策略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当房颤是心衰症状和心功能恶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时,恢复窦性心律是合适的;但当房颤只是反映了潜在的心功能障碍的进展时,恢复窦性心律可能就不合适了。对于新发或阵发性房颤伴有明显的症状恶化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对于长期房颤和心房明显扩张的心力衰竭,恢复窦性心律和恢复心房收缩力的可能性较小。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凝、避免使用有毒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宽松的心室率控制。β受体阻滞剂是控制心室率的首选药物,最好是将静息时心室率控制在为70-90次/分;地高辛应该少用。遗憾的是,对比节律恢复与心室率控制的随机对照试验未能明确何为最佳的治疗策略。

有荟萃分析纳入四项对比节律恢复与心室率控制的治疗策略RCT试验(n= 2486),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或血栓栓塞事件无差异,但因节律控制组的住院次数有所增加,尤其是因房颤而住院。此外还纳入了6项比较房颤消融和心率控制的有效性的试验(n= 1112),发现射频消融降低了死亡率(0.51;95% CI 0.36-0.74)、再住院率(0.44;95% CI 0.26-0.76)、中风率(0.59:95% CI 0.23-1.51),并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没有一个单独的试验能够提供一个可靠有力的结果,病人存在选择偏倚且心率控制策略不是最优的。因此,这个荟萃分析的结果应该被认为只是提出了一个假设,需要更多心力衰竭医生参与后续进一步的试验。

植入性装置

关于植入装置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争论仍在继续。法国一项关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接受CRT起搏(不使用除颤器)的患者的猝死率较低。对观察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的系统回顾报告显示,CRT起搏和CRT-D在预防猝死方面的有效性差异正在缩小。比较CRT起搏和CRT-D的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中。根据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是心肌瘢痕情况是否能够帮助判断患者能否从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中获得更多的益处还在研究当中。SCD-HeFT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无法从ICD获益;荟萃分析证实了MRA可减少猝死;系统综述分析了22项对ICD植入者进行尸检的研究,发现24%的猝死不是心律失常导致的;多点起搏试验提示CRT不能改善临床症状或超声心动图的指标表现。

二尖瓣关闭不全

COAPT研究显示,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可减少功能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死亡率, MITRA.fr研究的两年随访结果则表明二尖瓣钳夹术无任何益处。造成研究结果明显差异的可能原因是两个研究中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之比存在差异。当返流程度与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不成比例时,可能会导致疾病进展,纠正反流可能会改善预后。当返流与左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成比例时,修复二尖瓣返流则可能不太有用,因为心肌功能障碍仍然会会导致疾病进展。这一概念简单而合理,但在实践中可能难以应用。二尖瓣返流可减轻左室负荷,可能导致掩盖了心脏功能障碍的情况。二尖瓣返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有些患者的情况复杂、二者并存。更多的经验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可能会帮助指导挑选出何种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然而,优化指南推荐的治疗,包括利尿剂的剂量,能改善继发于二尖瓣环扩张的二尖瓣返流。目前还有一些其他正在开发的用于治疗二尖瓣返流和三尖瓣反流的技术。

冠脉疾病

在COMPASS(n = 27395)研究中,研究者将5902名患有CAD并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主要为HFpEF)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阿司匹林100mg /天或利伐沙班5mg bd或阿司匹林+利伐沙班2.5mg bd治疗,该研究因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显著获益而提前停止。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HR:0.63;0.44-0.90)或单独使用利伐沙班(HR:0.75;0.53-1.06)组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2年绝对差异为4%;获益与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达格列净在HFrEF患者中的作用程度相似。这表明冠状动脉事件可能是导致HFpEF死亡的重要驱动因素,利伐沙班对内皮功能、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影响不容小视。分析还表明,没有心力衰竭的人从利伐沙班的额外治疗中获益很少。

然而,对于HFrEF、窦性心律、近期因出院而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的CAD患者,在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中加入利伐沙班2.5mg bd并不能改善总体预后,尽管有多种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减低(中风、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主要是中风的减少)。这表明,对于稳定的CAD和更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因心力衰竭加重而导致的住院治疗以及死亡不会受到抗血栓形成治疗的影响。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随着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s)的经验的积累,研究有充分的理由将其视为用于治疗HFrEF的一线药物,而不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PIONEER-HF中,因心衰加重住院的LVEF ≤40%的881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沙库巴曲/缬沙坦或依那普利组,并随访8周以明确这类药物对NT-proBNP的血浆浓度的影响;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患有新发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更显著地降低NT-proBNP的水平,同时还观察到其降低心肌损伤或应激、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T和可溶性ST2标记物的作用。这些效应在随机分组后的早期(1-4周内)即可出现。此外,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在头8周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低于依那普利对照组。 TRANSITION研究将1002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结果提示该药物早期给药无不良影响。

EVALUATE比较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对HFrEF的主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其中大多数受试者已经接受ACEi或ARB的长期治疗。治疗24周后,尽管主动脉僵硬度方面与依那普利组的变化相似,但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期容积的略有减低;二尖瓣E波速度和左心房容量也有所下降,与左心房压力下降相一致。观察性研究PROVE-HF,也有相似的发现,并显示NT-proBNP的下降大部分发生在14天之内,这与在试验和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早期获益相一致。 PRIME是一项RCT(n = 118),用于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缬沙坦单药对LVEF在25%至49%之间已接受ACEi或ARB的患者的功能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影响。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二尖瓣反流、左室舒张末期和左心房容积的减少程度更为明显,但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的幅度均很小(约2.5%)。

PARADIGM-HF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能够改善胶原蛋白的代谢指标,尤其是减少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后者对增加心肌的硬度起重要作用。在IPRESERVE中,与安慰剂相比,厄贝沙坦对胶原蛋白生物标志物无明显影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PARAGON-HF研究在HFpEF(定义为LVEF> 45%)患者中对比了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单药缬沙坦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这是自PEP-CHF研究以来首次要求患者使用利尿剂(可缓解充血症状和体征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并由超声心动图提供心脏功能障碍证据的RCT。这也是HFpEF患者中进行的第一个大型试验,该试验要求所有受试者的血浆利钠肽浓度异常升高,这也是HFpEF中功能最强大、最广泛使用的可提示预后的标记物。本研究将沙库巴曲/缬沙坦与缬沙坦而不是安慰剂进行了比较,因为PARAGON-HF的受试者均存在ACEi和ARB的适应症,例如高血压和CAD。此前的唯一将缬沙坦与安慰剂在HFpEF中进行比较的试验的出的是中性的结果。以前的其他ARB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坎地沙坦(CHARM-Preserved)和厄贝沙坦(I-PRESERVE)均未能显示出对HFpEF有任何实质性获益。患者在随机化前必须以一半的预期目标剂量依次耐受缬沙坦和沙库巴曲/缬沙坦,这模拟了临床实践(医生通常不会给不愿或不能服药的患者开药),并降低了由于依从性低而导致中性试验结果的风险。在筛选的10539名患者中,有4822例完成随机分配。 

PARAGON-HF的主要终点结果为中性的(CV死亡或因心力衰竭而再次住院)。有人认为P值非常接近0.05,结果“几乎”为阳性的。这也是关键所在。该试验表明,无论P值如何,沙库巴曲/缬沙坦对HFpEF患者的潜在益处均不大,总体而言,该治疗不太可能具有可行的成本-效益比。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或者寻找能从中获益的亚组人群。在中位随访35个月后,有23%的患者发生了一次主要不良事件,但是CV的年发生率和全因死亡年发生率仅分别为3%和5%,这与以前的关于HFpEF的试验相似以及在HYVET中被分配给安慰剂组的老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相似。尽管据报道,只有不到3%的患者在HYVET中发生心力衰竭,但吲达帕胺和培哚普利的组合降低了全因死亡率,并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了50%以上。这些患者中有许多可能在随机分组之前存在未经诊断的HFpEF。与高血压试验相比,HFpEF试验中因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比率更高,这很可能反映出研究潜在的测量偏倚,即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感兴趣或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更有可能诊断或报告心力衰竭事件。总体而言,这些试验表明,无论是否诊断为HFpEF,如果患者有相似的合并症的负担,其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和各种原因住院的比率可能是相似的。但是也提示我们,许多高血压、CAD和T2DM的患者也很可能存在未诊断的心力衰竭。

亚组分析表明,在左室射血分数低于中位数(57%)的患者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主要终点的影响更大,但这几乎完全是由因心衰住院而不是心血管死亡引起的。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女性患者的主要终点的影响也更大,无论LVEF水平如何都是如此,这也同样是由于因心衰住院率增加而不是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所致。NT-proBNP的降低在不同性别中都类似。沙库巴曲/缬沙坦似乎对改善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有益影响,但对女性患者却没有。新近发生心力衰竭而住院的患者的获益也更加明显。理解这些分析观察结果应同时结合其在主要终点方面的中性结果。研究中没有观察到药物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且不同性别中药物对生活质量和住院风险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在PARADIGM-HF研究中并未发现药物疗效存在性别差异。在HFpEF患者中进行的样本量更大的RCT研究PARALLAX-HF旨在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将在2020年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参考证据。

药物疗效在女性和男性中有所不同吗?

针对两项大型临床试验中的12058例HFrEF患者的一项分析发现,即使在调整了病因学和NT-proBNP等关键预后变量后,女性患者的症状比男性患者更为严重,二者LVEF相似,但女性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男性(HR:0.68;0.62–0.89)。对PARAGON-HF和PARADIGM-HF这两项研究的联合分析表明,HFrEF和HFpEF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下降幅度类似,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于男性。在一项针对HFrEF患者的观察性分析中,BIOSTAT研究也发现,尽管女性患者的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治疗剂量较低,但女性的预后通常优于男性。有趣的是,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心率是一样的,而心率是指导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药效学指标。对于TOPCAT试验中的HFpEF患者,女性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幅度更大,但心力衰竭住院率则没有明显差异。在PARAGON-HF试验(HFpEF)中,无论LVEF多少,女性患者的获益大于男性,但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的差异(而非死亡率)。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一个明显区别是身材的差异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被认为在女性患者的有效性优于男性,但一旦根据身高进行调整,差异性就消失了。

许多药物经肾脏排出,肾小球滤过率(eGFR)通常与体表面积(BSA)相关,但治疗药物的剂量通常不会根据体表面积进行调整。根据Dubois公式,体重64公斤、身高160厘米的女性(或小个子男性)的BSA为1.67平方米,体重85公斤、身高180厘米的男性(或大个子女性)的BSA为2.05平方米。那么女性(或小个子男性)的eGFR为100mL/min,而男性(或大个子女性)的eGFR为123mL/min。如果一种药物经肾脏被代谢清除,那么是否小个子的人需要减低剂量以达到同样的血浆治疗浓度和临床效益?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抑制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SGLT2)受体主要存在于肾近端小管,在其他器官也有分布,但分布较少,SGLT1在肠和心肌中含量丰富。SGLT2抑制剂(SGLT2i)可增加尿液中的含糖量,改善血糖控制情况,使其发展成为治疗T2DM的药物,并可导致渗透性利尿,降低血浆容量。SGLT1抑制剂可降低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导致腹泻,但可对心肌能量的利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大多数SGLT2i具有高度选择性,包括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但索格列净的选择性较差。

EMPA-REG纳入了7020例T2DM患者,其中约10%有心力衰竭(未测量LVEF),结果显示恩格列净降低了因心力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在开始服用恩格列净的几周内,体重和血压下降,红细胞压积上升,符合其利尿作用的影响。随后其他在T2DM患者进行的关于SGLT2i的RCT也有类似的发现。有荟萃分析表明,SGLT2i是最有降低心衰发生率的潜能的降糖药,同时有一些观察数据引起了对胰岛素治疗的关注。对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万名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这类药物能够为已确诊的CV患者带来获益。在因心衰住院或心血管死亡方面,在合并有多个危险因素但是没有已诊断的心血管疾病的13672名患者中年发生率为0.6%,在已经有粥样硬化疾病的20650例患者中年发生率为3%,在基线时就存在心率事件的3891例患者中发生率为6%;这些人群中SGLT2i可分别使上述不良事件风险降低16%、24%、29%,没有证据表明各种SGLT2i之间存在异质性。在这些试验中,规模最大的DECLARE包括17 160例患者,其中671例患有HFrEF, 1316例患有HFpEF或LVEF不明。在亚组分析中,达格列净降低了HFrEF患者的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发生率和CV死亡率,但没有降低其他患者组的死亡率。

DAPA-HF纳入了4744名患者,平均随访18.3个月,证明在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可将HFrEF患者的住院风险30%、死亡率降低18%,每治疗100名患者每年可预防3 – 5例住院、2例死亡。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几乎不会出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尤其是肾脏相关事件。这些益处在不同的亚组中似乎是一致的,尽管有证据表明充血更严重 (更差的NYHA等级或更高的NT-proBNP)的患者可能获益更少。重要的是,不论年龄大小,T2DM患者和非T2DM患者的获益是相似的。达格列净改善了生活质量,另一项较小的RCT研究 (DEFINE)对263个病人随访了12周证实了这一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大约六分之一的患者获益,无论是预防症状恶化还是改善症状。

在DAPA-HF中,从研究初始到服药后8个月,经安慰剂校正的体重下降为0.87 kg,这与NT-proBNP和收缩压的小幅下降以及红细胞压积和血清肌酐的小幅升高有关。这些发现再次证实了SGLT2i可增加利尿、利用糖尿的渗透作用、干扰肾单元中的钠-氢交换等机制发挥它们的治疗作用。SGLT2i的作用出现较早,与服药后即刻的血流动力学作用一致。然而,也有研究对SGLT2i的影响已经提出了替代或补充的解释。一个小的RCT表明恩格列净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导致红细胞压积上升和铁蛋白下降,铁蛋白是炎症和缺铁的标志物,不影响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饱和只是缺铁的标志物)。然而,在RED-HF试验中,给予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并没有降低发病率或死亡率。还有人提出SGLT2i可增加酮类物质的产生,后者可能是更有效的心肌能量底物;阻断心肌钠-氢交换器,改善心肌功能,减少纤维化。一项RCT研究在无心衰的T2DM患者中使用恩格列净,发现其对心功能和心脏重塑无明显作用。我们正在等待对比SGLT2i对HFrEF和HFpEF患者心脏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未来的试验将确认在DAPA-HF中观察到的益处是否属于类效应,以及它们对HFpEF或在充血较严重的患者是否有效。

急性心力衰竭

关于serelaxin(重组人松弛素-2)的两个大型RCT研究都未能证实最初的RELAX-AHF试验的结果。RELAX-AHF-EU是一项开放标签的RCT (n= 2688),其结果提示serelaxin组和安慰剂组的降低死亡率(≤2%)和14天心衰再入院率(<1%)无明显差异,尽管serelaxin组5天内心衰恶化率有所降低了[6.7% - 4.5% (P < 0.008)]。双盲RCT (n = 6545) RELAX-AHF-2试验发现,安慰剂组和serelaxin组的前5天心衰恶化率(约7%)和180天死亡率(约11%)相似。如此多的AHF短期干预措施相关研究的失败可能反映了这一治疗理念的失败、干预措施的无效或试验设计存在问题。有关AHF的RCT很难实施,尤其是在双盲的情况下。事实上,还有一项GALACTIC研究使用硝酸盐和氢丙嗪进行个性化、早期强化和持续血管舒张治疗的试验也未能显示出益处,这让人对血管舒张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做法产生了质疑。许多病人在半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但是很难让研究人员全天候24小时待命。存在感情因素的研究人员也可能不愿意入选那些最容易出现不良结果的体弱老年患者。此外,呼吸困难通常在数小时内就可对氧气和利尿剂产生反应,特别是对收缩压为≥125 mmHg的患者,而这却是serelaxin相关试验的要求之一。另一方面,广泛的外周水肿、肾功能不全和低血压的患者往往不是急诊病例常见表现,但是预后差,需要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或装置。

干细胞疗法

心肌内注射干细胞不能帮助进行左心室辅助装置的脱机。

癌症患者的心脏衰竭

对心脏肿瘤学的关注反映了癌症生存率的提高,对已诊断的和新发的癌症治疗相关的CV毒性认识的增强,以及对化疗前的个性化风险评估的认识。与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的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可能更容易出现心室功能障碍(7.5% vs. 1.1%)。

高入侵HER2þve早期乳腺癌的患者中断曲妥珠单抗会导致癌症复发的风险增加,其中大约60%的中断用药都是是由于心脏毒性。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在30名接受靶向治疗的LVEF为40-49%并前瞻性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女性中,只有3名女性最终发展为严重的心力衰竭或LVEF<35%;心功能在治疗结束后几乎不会恢复正常,这对曲妥珠单抗相关的左室功能障碍通常是可逆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强效蛋白酶体抑制剂(如carfilzomib和bortezomib)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V事件,特别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很高,导致生存率的减低。发生CV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治疗前NT-proBNP升高或治疗期间这一指标的升高。对预防性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系统回顾发现了22个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最大的仅有206例患者,但没有发现有说服力的临床疗效证据。

实施治疗

对英国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数据的分析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尽管许多患者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剂量仍低于目标剂量,但有72%的患者接受了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这已大大改善了治疗现状。在威尔士和英格兰,患有HFrEF的患者中有89%在出院时都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这与在ESC-EURO观察性心力衰竭长期注册计划中入选的HFrEF患者中观察到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对美国医疗保险受益人的分析发现,只有51%的HFrEF患者在首次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后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只有12%的患者接受了1年至少≥50%的目标剂量治疗。这表明HFrEF的护理组织对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是,一项RCT(n = 2494)研究旨在改善医院到家庭的医疗过渡,其中包括自我保健教育,结构化的出院摘要,1周内家庭医生的随访以及高风险患者的家庭访视,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实质性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或临床结局。一项RCT(n = 110)表明,定期(每月几次)去社区药房可以改善药物依从性和幸福感。有纳入450例患者的RCT发现,电子医疗干预在开始后的前3个月有益于自我保健行为和改善生活质量,但此后便没有改善作用,且对住院或死亡率没有影响。复杂干预的RCT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干预强度不足,试验设计欠佳,对对照组的护理已经非常完善,工作人员和患者缺乏长期参与动力,接受药物干预的患者群体是无效的(例如HFpEF)。我们还需要更多证据,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

康复

系统回顾表明,以运动为基础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减少与心力衰竭相关的和所有原因的住院率,但不能降低死亡率,还有可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但何为最佳和最经济的服务模式是一个需要积极研究的课题。

姑息治疗

吗啡可缓解慢性肺病患者的慢性呼吸困难症状,但有关心力衰竭的数据却很少。纳入45例患者的RCT未能显示吗啡对HFrEF或NYHA功能III级的HFpEF患者有任何重要临床益处。

心功能恢复后停止对心力衰竭的治疗

对于那些心室功能完全恢复的特发性或遗传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如果要退出治疗,必须非常谨慎。虽然LVEF恢复 (HFrcEF)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好,但也有仍然不佳的可能。需要对围产期和其他特殊类型的心肌病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近一份来试验报告表明,停用地高辛与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增加有关,但对死亡率没有影响。来自巴西的纳入188例稳定型心衰患者的RCT显示,75%的患者可以至少停用襻利尿剂90天而不至出现症状恶化、需要重新进行利尿剂治疗或NT-proBNP升高。这与英国的一个较小的RCT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英国这项研究中,停用利尿剂和其他疗法48小时将会导致NTproBNP的血浆浓度增加一倍,左室和左房容积增加,症状恶化。

结论

在过去的一年中,关于心力衰竭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的争论和新的证据对许多旧的观念提出了挑战。一如既往,一些人会抵制进步,而另一些人会拥抱进步。作为读者,你们必须帮助我们的专业人士和患者在鲁莽的热情与诊断和治疗惰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阅读数: 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