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2019|陈绍良:DEFINITION II研究一年随访完成,结果预计于TCT2020公布

1.jpg

在第十一届左主干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峰会(CBS)上,来自各国的心脏病专家济济一堂,分享最新的PCI技术以及临床研究,其中南京市第一医院的陈绍良教授主导的DEFINITION II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DEFINITION II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研究,让我们一睹为快。

2.jpg

陈绍良教授介绍DEFINITION II研究进展

DEFINITION II研究是由陈绍良教授主导的一项国际多中心前瞻性试验,共有5个国家、49个中心、653名患者参与,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在复杂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中,比较双支架技术和简单支架技术在复杂分叉病变患者中的疗效。

研究简介

DEFINITION II研究于2015年12月正式启动,2016年1月纳入第一例患者,2018年11月完成最后入选,该试验结果预计2020年正式发布。

研究假设: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假设,在复杂分叉病变中,与简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的应用将在12个月随访时出现更低的靶病变失败率(TLF),包括心因性死亡、靶血管心梗(MI)或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管重建(TLR)。

研究设计: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优效性临床试验,在全球45个中心招募653名冠脉分叉病变患者。该试验已经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NCT02284750。

研究人群:653例符合条件患者按照1:1接受双支架或PS技术,其中双支架组328,单支架组325。复杂分叉病变定义有2个主要标准:

(1)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支狭窄程度≥70%,分支病变长度≥10 mm;

(2)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分支狭窄程度≥90%,分支病变长度≥10 mm。

6个次要标准:

(1)中重度钙化;

(2)多处病变;

(3)分叉角度<45度或>70度;

(4)冠脉主支直径<2.5 mm;

(5)病变处有血栓;

(6)主支病变长度≥25 mm。

患者只要达到1个主要标准及任何2个次要标准,就能判定为复杂分叉病变。

3.jpg

主要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有PCI的指征;

(2)冠脉病变适合放支架;

(3)真分叉病变(Medina 0,1,1/1,1,1);

(4)目测侧枝参考血管直径≥2.5 mm;

(5)基于DEFINITION研究的复杂分叉病变。

排除标准:

(1)孕期或哺乳期;

(2)严重并发症,预期12个月生存率≤50%;

(3)未来12个月内有大手术的计划;

(4)不能遵守方案;

(5)30天内参与其他研究;

(6)已知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过敏;

(7)大出血史;

(8)LAD、LCX或者RCA有完全闭塞且未开通;

(9)严重钙化需要旋磨;

(10)STEMI 24小时以内。

4.jpg

研究干预和药物治疗

双支架患者接受DK-crush或者culotte术式。

血管内影像:由术者决定。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靶病变失败,主要包括心因性死亡,靶血管心梗以及靶病变血运重建。

次要终点:

全因死亡:心因性死亡,非心因性死亡

心梗:围手术期心梗,自发性心梗

血运重建:靶病变血运重建TLR,靶血管血运重建TVR

卒中: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全因死亡,TVR,MI的结合终点

支架内再狭窄

其他参数:如NYHA心功能分级,Braunwald分级,内腔直径的净增益,手术时间等

安全终点:支架内血栓,出血并发症

5.jpg

随访及结果

出院后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年继续进行随访,直至术后5年。鼓励在术后13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最后一例于2018年11月完成入组,2019年11月一年随访已经完成,研究成果预计在2020年TCT大会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数: 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