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Hope项目携手心衰中心再次开启全程管理之旅

2019年12月26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心衰中心联合发起,施维雅中国支持,“心衰之旅 全程管理”心衰患者综合管理(简称“HOPE”)项目第二阶段,在中国心血管健康大会上正式启动。项目以心衰中心的目标为目标,携手心衰中心专家,持续推动中国心衰患者的全程及综合管理,从而向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慢病预防及管理目标更进一步。

启动仪式_副本.jpg

合影_副本.jpg


聚焦易损期诊疗困境,强化全程、综合管理 

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数已经达到占总人口数的1-2%。心力衰竭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据统计,心衰患者出院后前3个月“易损期”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分别达到15%和30%;慢性心衰患者5年病死率在50%以上,死亡率堪比恶性肿瘤。因此,心衰又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道:“‘心衰之旅 全程管理’心衰患者综合管理项目以解决目前的诊疗困境、推动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诊疗、给予患者科学教育及治疗、提高大众对心衰的关注为目的,旨在给予心力衰竭患者继续的关注和规范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降低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三重负担。”

霍勇教授_副本.jpg

“目前,心衰管理存在治疗的不规范、缺乏长期教育及管理、不同地区及医院间诊断及治疗差异大、患者生活质量差等问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补充道,“针对这些问题,HOPE 2期项目规划重点关注疾病教育、心衰指南宣讲、规范化治疗及患者随访管理四大方面,以指南治疗为基础,探索新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并通过多学科的全面互动与全新的临床科研、实践经验,帮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逐步强化全程、综合管理意识,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慢病管理的宏伟蓝图。”

周京敏教授_副本.jpg

据了解,HOPE项目于2018年12月首期启动,经过一年时间、671位医生及6,551位患者共同参与,HOPE项目完成了12,636次在线咨询,生成患者日志1,023份,对3,920余位患者进行了在线教育,并将出院3个月后患者的随访管理依从性提升到68%。


以指南为依据,早期规范诊断、全程平稳治疗

不断增加的心衰疾病负担,对心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指南也在与时俱进:从预防到治疗,对心衰疾病进行全面的防控,旨在提高我国心衰的整体防控水平。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指南,涉及分类、诊断、预防、治疗和管理五大方面的内容,强调心衰综合管理和预防为主。《指南》不仅明确提出心衰新的分类、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更添加了预防的全新章节,体现防线前移的理念。

“在治疗层面,在更新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流程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心衰患者出院时和门诊期间心率控制不理想、以及真实世界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受限或不耐受的情况,《指南》提出应当以改善心功能、预防住院为心衰患者的最主要获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指出:“《指南》在肯定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组成的‘金三角’治疗方案的同时,推荐加入伊伐布雷定,帮助患者平稳渡过易损期,有效将患者的心率控制60次左右,将治疗方案提升为更为全面和稳妥的‘矩形’策略,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微信图片_20191226165329.jpg

HOPE项目紧跟《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要求,结合最新《指南》和心衰中心建设工作,通过疾病教育、指南宣讲、规范治疗和患者随访管理等方式,助力心衰患者综合、全程管理,希望在HOPE项目的助力下,能够有效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提升我国心衰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防控水平,早日推动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

答记者问_副本.jpg

周京敏教授、董吁钢教授答记者问

阅读数: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