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之道 | 中青年医师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研讨会——泰州站

冷冻球囊消融是房颤治疗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射频消融对比,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学习曲线短等优势。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累积,冷冻球囊消融成为了房颤导管消融主流方式之一。此外,随着二代冷冻球囊消融导管的应用和普及,此项技术的疗效得以进一步提升。

1.jpg

▲ 会议现场

12月1号,“用冰之道” 中青年医师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研讨会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召开,会议由泰州市人民医院朱莉院长、阮中宝教授担任东道主,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坚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伟教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孙国建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陆齐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智宏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王建平教授、江苏省中医院陈凯教授 、东部战区总医院王磊教授、泰州市人民医院任寅教授及南京鼓楼医院陈诤教授等房颤消融领域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参加,采用理论授课、手术演示及交流讨论等形式,分享了冷冻球囊消融经验和新理念,更好地推动了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的普及。

2.png

▲ 朱莉院长及徐伟教授致开幕词

朱莉院长在开幕辞中首先对各位参会专家表示感谢。房颤发病率高、危害大,电生理领域的先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使得房颤成为少数可以从解剖学完全治愈的疾病。目前,冷冻球囊消融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房颤的治疗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徐伟教授在开幕辞中强调房颤是心律失常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国内据估计有超过1000万的患病人群,但是符合适应症患者中得到治疗的不足4%。射频消融已经近二十年,但是其操作复杂,医生成熟较慢、安全性不足,普及受到影响。冷冻球囊消融是近年来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房颤治疗新技术,为房颤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和手术演示,来推进大家对冷冻球囊消融的认识,推动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大师论道 授业解惑

马坚:冷冻球囊消融——肺静脉电位变化和提示

3.jpg

▲ 马坚教授精彩分享

肺静脉电位隔离(PVI)是房颤治疗的基石,无论射频和冷冻消融,都应监测肺静脉电位(PVP),以证实PVI。冷冻球囊消融可以在术中“实时”监测PVP,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实时PVP变化以确定肺静脉电位隔离时间(TTI),TTI<60s时说明产生了不可逆的PVI;2. 如何识别真假“PVI”,PVI只是电生理现象,不能代表心肌细胞永久性死亡;3. 提示消融漏点的部位,理想的冷冻消融效应先PVP逐渐延迟,再发生PVI;4. 验证“crosstalk”效应及验证消融后真假“PVP”。TTI是目前唯一被认定的可监测的组织电生理指标,对指导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徐伟:冰与火的与时俱进

4.jpg

▲ 徐伟教授精彩分享

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疗效证据链在不断扩展更新,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冷冻球囊导管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其证据等级也在不断提升。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安全性是其显著优势之一,其心房食道瘘、心包填塞/积液发生率、肺静脉狭窄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射频导管消融。此外,随着对冷冻球囊消融认识的加深,膈神经麻痹发生率已较为少见,且一般均为一过性,一旦发生后及时停止冷冻即可恢复。冷冻球囊房颤消融在手术效率和成功率易复制有明显优势,其成功率易于保障,不太依赖于术者技术,术者间差异减少。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和透壁性,其环带状“实际消融面积”更大,可以有效进行前庭基质改良。此外,最新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证明,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较射频消融具有更佳的成本效应。


阮中宝:冷冻球囊消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5.jpg

▲ 阮中宝教授精彩分享

冷冻球囊消融过程主要为封堵、冷冻、消融三个步骤,具有学习曲线短的特点,不同术者更易得到一致性的手术成功率,其安全性具有优势但也需关注并发症预防。阮教授详细介绍了预防要点,膈神经损伤:球囊始终应定位于肺静脉前庭、右侧肺静脉消融时监测膈神经功能、当监测到膈肌活动减弱,立即停止消融;心房食管瘘:冷冻球囊消融发生率极低,应避免冷冻温度过低或冷冻次数过多,应用TTI消融策略减少冷冻时间,以最小化食管损伤的风险;心包填塞:发生率低且一般与冷冻球囊导管本身无关,应始终使Achieve环标或导丝保持在导管外,避免冷冻/解冻过程中操作球囊导管; 肺静脉狭窄:冷冻球囊肺静脉狭窄罕见,明显低于射频消融,球囊始终定位于肺静脉前庭、避免在静脉内充气或消融。

言传身教 实战出真知

6.png

▲ 手术演示

除了深入剖析的课程外,本次活动还特别准备了6例精彩手术病例,由马坚教授、徐伟教授、孙国建教授、阮中宝教授以及任寅教授带来手术演示并和会场进行了深入讨论。

谈冰论技 越辩越明

本次会议除了精彩的理论讲座和手术演示外,还设置了中青年术者讨论分享经验环节,围绕冷冻球囊消融的适应证和消融原理及量化指标等话题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心得。

7.png

▲ 陆齐、王建平、陈诤教授话题讨论

针对冷冻球囊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的适应证拓展,陆齐教授、王建平教授和陈诤教授分别从冷冻球囊消融在应用于持续性房颤中最新研究证据、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仍然是PVI作为基石、房颤消融成功率影响因素及冷冻球囊肺静脉外触发灶应用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体现了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在持续性房颤中应用的优势。

8.png

▲ 孙国建、智宏、任寅教授话题讨论

在对比射频与冷冻这两种能量消融原理的讨论主题中,孙国建教授就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原理对比进行了详细介绍,智宏教授比较了冷冻和射频的组织学差异,任寅教授通过临床应用结果对比,阐述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能量的安全性。与射频消融的热效应损伤相比,冷冻球囊消融所致组织损伤小、内皮可保持完整,且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及肺静脉狭窄的几率。

9.png

▲ 王磊、陈凯教授话题讨论

关于冷冻剂量和量化指标分析,王磊教授详细介绍了TTI指导下实施个体化的消融剂量策略。如果不能实时观测TTI,可以根据iTT0(复温至0゚C时间) 、总复温时间、降温速率等指标来预测是否会形成持久性肺静脉隔离。陈凯教授阐述了温度、降温/复温速度起到的预测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降温速度越快、复温时间越久预示组织损伤越牢固,肺静脉电活动恢复几率越低。 

10.jpg

▲ 部分与会专家合影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射频能源的逐点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是当前房颤治疗的两大标准消融系统,冷冻消融具有简单易学、适应症广、安全高效等优点,正逐步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此次“用冰之道——中青年医师冷冻球囊房颤消融研讨会”精彩授课和手术演示进一步的发展及推广了冷冻消融技术,为临床医生技能的提升和患者获益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阅读数: 130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