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 2019 | PURE——可干预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的影响

作者:北京安贞医院 陈琪 刘巍 房芳

顶通.jpg

北京时间2019年9月3日,在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SC)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上公布了Salim Yusuf教授在21个国家进行的PURE研究的最新突破性成果:近7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由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来解释,低教育水平是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该研究在《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

本研究是一项关于城乡流行病学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个大洲21个高收入(HICs)、中等收入(MICs)和低收入国家(LICs)的155,722名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参与者,调查了10年内14个潜在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和死亡之间的关系。这14个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因素(如吸烟、酒精过量、饮食、体育活动低和钠摄入量高于6g/d)、代谢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腹部肥胖)、社会经济和心理社会因素(如初等教育水平或更低、抑郁)、握力低、家庭和周围环境污染。该研究采用总人群归因百分比(PAFs)对所有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析。总人群归因百分比结合了各个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及其相关风险的信息,用来估计某一特定因素所占结果的比例。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群中约70%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可归因于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代谢因素是主要危险因素(41.2%),其中高血压是最大的危险因素(22.3%)。研究也证实周围环境污染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险因素(13.9%)。

image001.jpg

在死亡患者中,尽管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教育水平低(12.5%),但行为危险因素最容易导致死亡(26.3%)。

image003.png

从国家经济水平层面来讲,MICs和LICs心血管患病率或死亡率受到家庭空气污染、不良饮食、受教育程度低和握力低的影响比HICs大。

image005.jpgimage007.png

研究证明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可归因于少数常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虽然一些危险因素具有全球性(如高血压和教育),但其他危险因素(如家庭空气污染和饮食不良)因国家的经济水平而异。虽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但他们的整体风险因素概况较好,却也面临着医疗保健较差的现状。

Yusuf教授指出,高钠摄入对主要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影响不大。该研究关于钠摄入与心血管疾病或死亡之间关联性的结果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只有非常高的盐消耗量(超过6g/d)才会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使卫生政策制定者以一般原则为指导,结合本国特定情况预防一些重要危险因素。此外,大众可以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来大幅降低心脏病发作或死亡的风险,比如避免吸烟、控制血压和胆固醇、进行体育锻炼和提高肌肉力量以及均衡饮食(包括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适量的坚果、鱼、未加工肉类和乳制品)。



阅读数: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