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国产起搏器|陈明龙:国产产品更需要多样化 满足不同患者人群需要

陈教授,请问这次植入心系列起搏器患者的情况怎么样?

陈明龙教授:

这次我们植入的是一个老年女性患者,特别瘦小并且还有佝偻的症状,外型特别瘦,胸廓因为佝偻也出现了一些畸形。她是一个患有严重传导阻滞,心跳很慢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是必须的。当初我们综合考虑,认为心系列国产起搏器的外型、体积、性能、寿命等等因素都符合她,所以我们特别跟病人介绍了这款起搏器,病人也愿意接受。结果看来手术效果非常好,伤口愈合很好,病人也非常满意,现在已经顺利出院了。


陈教授,中国目前的起搏器主要都是进口品牌,相对支架、电生理、瓣膜的发展,国产起搏器在这方面跟进口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您觉得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明龙教授:

我觉得起搏器跟支架或者其他导管的市场和技术相比还是不同,国产化的过程相对比较缓慢。其实我们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已经开始应用了,但因为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包括密封、寿命、导线等,并没有很好的发展下去。而且患者选择的心理也是追求品牌的,觉得进口的好,就像其他消费品一样。当然,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国产起搏器发展确实没有跟上进口的步伐,病人也没有什么选择。现在我们开始有了创领心系列国产起搏器,无论从外型、性能、寿命等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国际品质,尤其它的外型特别适合亚洲、中国的人群。它是流线型而且比较薄,特别适用瘦的病人,所以我觉得这个心系列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是非常有前景的。


陈教授,您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大型三甲医院,能否请您向我们简单介绍下您医院起搏疗法的发展状况?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国产起搏器吗?如果需要的话,需要什么样的国产起搏器呢?

陈明龙教授:

我们医院起搏器患者群体是比较大的,今年差不多有七、八百例。但即使这么大的数量和欧美国家的中心相比还是少的,他们每百万人群的植入量比我们高约20倍左右。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国家这类患者特别少,或者我们的健康管理做的特别好,患者没有这方面的问题。而是患者从文化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和心理的角度还不太接受起搏器疗法,所以总体植入率还是比较低。对于我们这么大一个群体,这么大一个医院,我们产品更需要多样化,需要适合更多不同患者人群需要的产品,需要对他们疾病治疗最适合、对他们体型最适合、对他们生理心理文化要求最适合的产品,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所以病人的需求,包括对国产起搏器的需求,肯定是很大的,我觉得国家也应该大力发展、推动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呢。从技术难点来说,我觉得确实是有几个技术限制了它,以前包括电池技术、导线技术、密封技术、芯片技术等,我们都应该通过奋斗去解决的。所以国产起搏器的产品性能肯定可以和进口品牌一样的。


陈教授,您认为器械在研发和创新过程中,应该怎样和临床保持更好的互动和交流,来实现创新,研发出更多符合患者实际需求的的产品呢?

陈明龙教授:

我觉得医疗器械的创新,包括起搏器这样的植入式医疗电子产品的创新,不能完全就跟着国外,不能只看人家有什么,我们模仿什么。我觉得本土化研发要更适合于中国人群的需求,应该是人家没有、而我们通过创新研发出来了。所以我觉得,企业和医疗工作人员应该在创新思路方面多沟通,我们要研发自己的东西,在现有的保证病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发自己创新的产品,这个我觉得是本土化相对核心的思想。


陈教授,您认为起搏疗法的研发与未来疗法的发展方向怎样?在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国产起搏器的明天将如何?

陈明龙教授:

我觉得随着总体体量的增加,国产起搏器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现代起搏器不仅是满足最基本的起搏治疗,患者心跳慢了,起搏器替代一下,仅仅维持生命。还要相对生理化的起搏,并兼有其他治疗功能,甚至是心脏疾病的监测功能。现代心电技术发展是很快的,我们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可以通过网络化、数字化传输和查看数据。像我的手机都能看到患者的资料一样,我觉得以后国产起搏器都能做到。比如患者植入后,医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了解起搏器的运行状况。我觉得这些都是国产起搏器的发展方向,这是人家还没做,但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把起搏治疗和监测监护功能都放在一起,然后通过网络、通过数据无线化的对接进行传输。这样,我觉得就对于中国的起搏市场的开拓,对于患者的管理,都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它的市场也应该是非常大的。

阅读数: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