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2017|黄德嘉: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如何进行评估和质控

1.jpg

编者按:

        2017年ESC STEMI指南的发布确定了建立胸痛中心的重要价值,房颤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同STEMI患者一样需要建设完善的房颤中心体系。目前我国在各省市已建立多家房颤中心,那么对于这些中心的建设如何进行评估和质控呢?黄德嘉教授在第八届扬子江心脏论坛暨2017心房颤动高峰论坛上进行了具体介绍。

2.jpg

黄德嘉教授精彩授课

        中国房颤中心建设以在具备房颤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为核心,通过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建立起区域协同诊治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对房颤的整体诊疗水平为基本理念,旨在规范房颤的诊治,让每一位房颤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以及由此引发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我国房颤中心建设的评估标准可分为三大版块:基本条件与资质(150分),对房颤患者的评估和救治(150分),培训和教育(100分)。每一版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基本条件与资质 

        房颤中心申请认证之前,必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房颤中心需组织机构;医院对房颤中心需做出支持与承诺;房颤门急诊区需配备相应设施并设置引导标识;房颤中心人员资质及专科诊治条件需达要求;房颤诊断需满足四项基本支持条件;房颤中心需启用随访数据库。只有满足了以上全部条件的房颤中心才能获得专业机构认证。

对房颤患者的评估及救治

        这一版块的考核指标由血栓栓塞并发症治疗、房颤患者上游治疗、房颤患者综合治疗和房颤患者筛查、诊断与风险评估四方面构成。显而易见,以上内容仅靠心内科的医师无法完成,这也体现了房颤中心需要心内科、心外科、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等多学科医师共同组成,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训和教育

        房颤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开展各层级的培训和教育。在医院层面,需要对医院管理层、核心科室专业医师和护士、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基层医疗机构层面,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保证在本地区有≥5家其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培训,实现协同救治和联络机制;在社区层面,制定培训计划,确保≥2个周边社区实施该计划,≥2个社区开展了心血管疾病防治的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 

        根据不同医院的发展情况,基于以上评估标准,对不同级别的房颤建设中心设定不同的核心KPI,从而完善我国房颤中心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地区的建设。目前我国房颤中心的专家队伍由主席、联合主席、现场核查组、培训专家组和网络评审组构成,各组各司其职,大力推动了房颤中心的建设,同时保证在评估和质控过程中保证公正合理,避免造假现象。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逐渐增高,房颤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房颤中心将会遍布全国,保证我国房颤房颤患者均能获得及时诊治。

阅读数: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