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专访|孔祥清:“引领、融合” 心血管创新国产化步伐正加速前进

编者按:

        2017年11月18日,第四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在南京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呈现了一场“医工结合、特色鲜明”的学术盛宴。其中中国心血管创新产业联盟高峰论坛和第二届心血管创新大赛吸引了来自各界的关注。严道医声网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大会主席孔祥清教授。


严道医声网:

        首先向第四届中国心血管创新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经过了三届的发展,CIC峰会得到了越来越多有志于医学创新的同仁的认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的论坛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孔祥清教授:

        今年的CIC还是秉承以创新为主的核心理念,广邀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转化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和来自医疗创新企业的工程师。总结起来,在创新方面我们新增了几个版块:第一个是专门安排了由投资人参与的中国心血管创新产业联盟高峰论坛;第二个是筛选了20~30家企业或专家的前沿的技术进行讨论。会议期间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给予这些新的项目、新的技术一些非常好的建议,以便于他们的技术能够比较顺利的发展。第三个亮点是今年参会人数,注册人数超过1000人,医生的创新热情也空前高涨,相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


严道医声网:

        与前几届相比,从今年论坛涉及的创新作品看,您认为反映了心血管领域医学器械创新的哪些新动态?

孔祥清教授:

        今年创新领域里的动态还是紧紧跟随着世界的发展方向。实际上,例如心血管领域也有很多的进展,包括支架、左心耳封堵、瓣膜、血流分析系统等领域也有很多的进展;电生理领域的三维标准系统等。

        而且非常可喜的一点是,国产的、中国人参与的产品与创新理念越来越多。往年会议期间,中国人自己的产品大概只有20%,而今年有一半以上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说明我们国家在创新领域当中,至少在心血管的创新领域当中,已经走的是国产化的步伐,中国人自己的独创步伐越来越快。


严道医声网:

        CIC峰会开创了医工结合的新模式。在本次论坛上,今年6月成立的中国心血管创新产业投资联盟将首次召开峰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该联盟的成立对促进医学创新产业化发展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

孔祥清教授:

        中国心血管创新产业投资联盟成立以后,实际上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医生、工程师跟资本能够有效地结合。这对我们的创新领域来说,至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和既往分散、无规律、非合作性质的讨论模式不同,今年,开始有医生、工程师和投资人坐到一起来讨论新的技术。我们投资产业联盟的高峰论坛把这件事情程序化、规范化了,医生、工程师和投资人在产、学、研为一体的非常好的平台上在讨论。当然,这只是刚刚开始,我们讨论的交叉、深入、融入程度都还不够,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加强医生、工程师和投资人之间的这种沟通的进一步深入,确保我们医生好的想法得到非常顺利的实现。

        通过深入的沟通和相互了解,医生、工程师、资本都非常明确地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样,医生有了方向,工程师有了方向,资本有了方向,三个方向都逐渐明朗。


严道医声网:

        我们了解到,很多参会者都对会议期间举行的心血管创新大赛抱有极大的兴趣,作为临床专家,您对参赛的创新项目有哪些评价和建议?

孔祥清教授:

        应该说,本次CIC会议期间举办的创新大赛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通过这种比赛的形式,进一步增加了医生、工程师和资本的融合。同时,创新大赛实际上也是一个筛选好的想法、好的器械、好的设备的非常重要的渠道。那么这个渠道一旦开放以后,让我们的医生的创新方向也更加明确。创新大赛只是一种方式,它真正的目标是起到引领的作用,让大家一起让有想法的医生知道该怎么去做。


严道医声网:

        我们知道,您本人在医疗器械创新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而这离不开江苏省人民医院重视创新工作的氛围与环境。您认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有哪些经验可以为其它单位所借鉴?对于更好地开展医疗创新工作,您还有哪些建议?

孔祥清教授:

        我们医院在鼓励创新方面,有许多重要的举措,这是保障创新从idea到产品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的很多医生有好的想法,但是在实现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作为医院,从法律、职位方面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因此,把医生从职务发明当中解脱出来了,这样,有想法的医生可以没有顾虑地全心专注于想法的实现,而不用花很多的精力去解决法律问题了。医院提供了利于创新的非常好的平台与环境,是创新能够有序、科学、规范地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

阅读数: 1134
相关专题